了一番情报。
待大军再次上路并抵达白马城下时,亮明颜良将旗、手持赵旻书信的鲁肃和诸葛瑾,便率“自己人”顺利进了白马城。
然后…
韩定这个粗鄙武夫,哪里是武力不弱、兼且足智多谋的鲁肃对手?
何况还有个智力同样不俗的诸葛瑾。
于是乎,韩定不但被鲁肃软禁,就连其人部曲也被鲁肃接管。
鲁肃主抓军事,诸葛瑾主抓政务,二人齐心协力之下,这几日将白马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韩定毕竟只是个粗鄙武夫,哪里懂执政?
赵旻听罢鲁肃和诸葛瑾二人的汇报后,起身作揖道:“未来一月之内,白马城将成为我军之根基,幸赖二位先生竭心尽力,方才使我军有立足之地。”
鲁肃和诸葛瑾忙不迭起身作揖还礼。
“主公谬赞,此乃我等分内之事。”
三人再次落座后,赵旻拈须笑道:“而今,我军当务之急,乃封截白马渡。”
鲁肃、诸葛瑾闻言一惊。
“封截渡口?”
赵旻颔首:“正是,我欲将官渡战场与外界隔绝!”
鲁肃捋着长髯,蹙眉道:“主公此举,恐有失忠义也。”
诸葛瑾也作揖道:“主公此举,似有失偏颇。”
赵旻失笑:“非也。我正欲以此计放袁本初一条生路,以全我与其人之义。”
鲁肃微微一惊:“主公以为,袁本初或将有失?”
赵旻正色颔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若曹孟德获胜,其人焉可容袁本初生还?
若我军于此结寨接应,不但可保袁本初无恙,尚可顺势败曹孟德。况且此番我等随军携十万斛粮草,足以供我军两月食用。”
鲁肃和诸葛瑾心中大为叹服,一起作揖道:“主公思虑周详!我等佩服!”
对另外一种可能,众人皆心照不宣地避而不谈。
赵旻已经给出了答案。
臧霸抱拳开口:“主公以为,我等当于何时据延津而守?”
赵旻不假思索道:“此事暂且不急。兵卒携粮草辎重连日行军,应先做休整。何况我军皆不知而今官渡情况。”
官渡战场,北达黄河,南至官渡,东为白马城,西抵延津渡,东西逾四十里,南北则有百里,其中还有乌巢泽。
如此广袤战场,在汉末这个时代,军情传递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赵旻在难以摸清战场详情的情况下,已做好了苦战两个月的准备。
因此,对赵旻这个决定,众人皆无异议。
陈登正欲开口,门外骤然传来赵旻亲兵的声音。
“主公,斥候抓到一名曹军之细作!”
这一章,咱们聊一聊士族豪强。
但凡稍微有些文化之人便都知道,士族豪强是统治中古时代的中坚力量。
“豪族”的称谓极多,有豪右、豪人、大姓、强宗、士族、世家等等,据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一书引用毛汉光的统计,至少有二十七种。
注:具体数字,见毛汉光《两晋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词汇出现频率,见仇鹿鸣《士族及其相关概念的省思》。
关于豪族问题,魏晋领域的中外学者多有贡献,几乎到了“题无剩义”的地步。
且前不久,云某在本站某书的评论中,看到了其作者归纳的类似内容。
饶是如此,本文还是想针对某些散碎细节谈一谈。
其一是两汉察举制以及魏晋九品官人法(亦即九品中正制)下,侨寓豪族的著籍问题。
其二是豪族首领的“文武兼备”特征。魏晋之际,少数豪族领袖,杂糅了“强宗豪帅”与“经学名士”的双重身份,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其三是冠族、大姓、豪人之间的区分问题。
豪族的籍贯,也作“族望”或“郡望”,是中古时代的重要标签。
按纪传体史书的书写方式,列传开篇,必然将传主的姓名、表字与郡望并称,难见例外。
罗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古人做自我介绍时,也遵循此习俗。
如:吾乃大汉皇叔、涿郡刘玄德也!
某乃解良关云长也!
某乃燕人张翼德也!
在两汉魏晋时代,“郡望”与“出仕”密切相关。因为无论是两汉察举制的“乡论”还是魏晋九品制的“簿阀”,都与族望挂钩。
这里需要注意,自黄初元年(220)曹丕推行九品官人法后,察举制度便日趋式微,但它并未被完全废除,而是与九品制并行。当然,彼时占主导地位的是九品官人法。
察举制的选举权,控制在朝廷公卿与地方郡县长官手中,而九品制的选举权,则控制在大中正(也叫州中正)手中。当然,在彼时闭塞的舆论环境下,即使是中央征召,也依然离不开地方推荐。
在此背景下,便形成一个特殊现象:
如果士人因为战乱而迁徙外地,那他们便很难再得到出仕机会。即使通过攀缘权门谋得一官半职,也往往被当地豪族鄙视,甚至不被承认仕宦身份。
典型例证就是曹魏的“丑侯”吴质。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