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八十五章 皆惊心,至东郡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五章 皆惊心,至东郡1(3 / 5)

侯;旋即自称“相国”,又加“太师”尊号,凌于众人之上。

(卓)以久不雨,策免司空刘弘而卓代之,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迁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魏书六董卓传》

曹操上洛(196),亦诛杀侍中壶崇,尚书冯硕;自领大将军,而后因袁绍干预,退居司空,与董卓昔日职位相同。

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后汉书献帝纪》

同时曹操自进爵位至“县侯”(其本爵是“亭侯”)。后废三公、自领丞相,一如董卓故事。

十三年春正月,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魏书一武帝纪》

清洗异己、废黜三公、加官进爵、超品于众人之上。这完全是“董氏剧本”的重演。只不过董氏步伐有些急躁,曹操则颇能韬晦,相机而动。

曹操的“丞相”与董卓的“太师”,其本质有何区别?皆尊号加衔,远非两汉之三公。从曹操“废三公”即可看出其“丞相”为何物。

注:曹氏废掉的是大司马与司徒,司空(即御史大夫)依然保留,由曹氏爪牙郗虑担任。

史家遂笑称:自操之后,丞相非人臣之位矣!

董卓做太尉时,自加斧钺虎贲(仪仗);为相国时又“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寻进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后汉书董卓传》

卓反意滋甚,最后竟发展到“乘金华青盖车”,号称“竿摩车”;僭拟天子,饰以龙纹云云。

卓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乘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魏书六董卓传》

曹操做丞相时,斧钺虎贲自不必多提,已经通过“加九锡”的形式、在制度上予以确认。而“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无疑不是效法萧何,而是师从董卓。

至于董卓遮遮掩掩、欲拒还迎的二流座驾“竿摩车”,则完全不能满足曹操的熏天权欲;其直接“乘金根、驾六马”,与天子比肩。甚至以此作诗自娱。

天子命(魏)王冕(即王冠)十有二旒(十二串珠子),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魏书一武帝纪》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曹操《气出唱》

与读者的固有印象不同,董卓在长安时(191-192)并非居于宫廷、也不住在城中,而是住在城外。

董卓在长安东侧另造新城,以为霸府所在。又在长安以西的郿县大筑坞堡,称“万岁坞”(即郿坞),由胞弟董旻镇守。

(卓)乃结垒于长安城东以自居。又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后汉书董卓传》

曹操则在攻灭袁尚后,迁治邺县,而将刘协囚于许县;与天子实现了更加彻底的“地理隔绝”。

从此这套“皇帝、丞相两地分治”的模式,就被后世的权臣继承下来,南北朝的霸府首领如高欢、杨坚等,几乎无一例外皆效法曹操。

但曹操亦是效法董卓。只不过董卓当年因盘踞关中、地盘有限,无法完全远离天子,遂在长安以东另造新城。而曹操扫平河北,地盘广大,因此可以实现“更加彻底”的地理隔绝。

一言蔽之,董卓已经看到了“临近天子”的弊端,并着手改进;而曹操则在董卓的基础上加以修补完善。

董卓鸩死何太后、又杀少帝刘辩。骄淫日盛,乃至白日入宫、奸乱妃嫔。人所共知。

至于奸乱宫人公主。--《魏书六董卓传》

曹操倒没发展到“闯宫淫妃”的地步,因为其“另有爱好”。即所谓的“人妇之友”云云。

但在“鸩杀皇后、囚禁天子”的行径上,曹操比董卓有过之无不及。献帝的“悲惨生活”自不必多提;董贵人、伏皇后亦惨遭杀戮。

甚至诛杀伏后时,由华歆带头“破壁毁宫”,皇帝夫妻抱头痛哭,互言“命在旦夕”。

(华)歆就牵(伏)后出。时(献)帝在外殿,引(郗)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后汉书皇后纪》

总而言之,董卓的恶行、暴行、丑行,曹操除“奸乱妃嫔”之外,全都有份。

至于董卓的僭越之举,曹操不仅悉数效仿,甚至更进一步,通过“使魏王位在诸侯王上”而强行“与天子同礼”。最终发展到“乘金根、驾六马、戴十二旒冕、立庙邺城”的疯狂举动。程度远超董卓。

如上所述、曹操与董卓皆百年罕见的巨奸。曹氏的疯狂程度、甚至胜于董卓。但最终董氏“膏油满地、水流入葬”,曹氏却“横扫域宇、功盖千秋”。

暴卓尸于市。卓素肥,膏流浸地,草为之丹。--《英雄记》

葬卓于郿,大风暴雨震卓墓,水流入藏,漂其棺椁。--《魏书六董卓传》

其结局与评价,判若云泥,值得探讨。

个人认为、曹氏比董氏更加现实。某种程度上看,曹氏更为狠毒果断。但这并非因为“曹强董弱”,而是时代限制。

虽然董卓上洛,骄恣荒淫,但他对汉廷公卿,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