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神洲证道> 第22章 诸子百家,不分门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诸子百家,不分门户(1 / 3)

农家主张农事生产,劝耕桑,以足衣食,对百姓有温饱之助,深受庶民百姓追捧。

农家弟子都热衷于钻研农事,主修格物之道。

但是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他们也会入仕为官,参与政事,在庙堂之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如田地,奉师命常居北王府,为农家争取在北境的立足之地。

但是田地此人性情单纯,一心热衷农事,不愿意也不适合参与庙堂之上的尔虞我诈。

对此,师长们头疼不已。

不过,北王却十分喜欢田地这名农家士子,反倒是对那些挤破了脑袋想要身居高位的各家士子十分反感排斥。

因为在北王看来,农家就该干农家的事儿,包括其他的学派,该干嘛都干嘛去,把自家的事情做好了,我自然就会待见你,采用你的主张。

因此,北王执掌北境以来,一直没有明确表示采用哪家的思想主张来治理北境。

他曾重用儒家改善民风,也曾重用农家解决百姓的温饱。

对不拘一格的北王来说,哪家有用便用哪家。

至于那些学派之争,完全不关他的事情。

……

转眼之间便到了秋收之际,整座小镇稻谷飘香,望着那一片片金黄的稻谷,长久笼罩在小镇上空的阴霾终于消散,石门镇迎来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田地与人们同吃同住,一同劳作,享受着与民同乐的那份快乐,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隐隐有了突破修行境界的感觉。

同时,他也深深感受到了新稻带来的震撼。

程家一亩三分地,这个秋收共收获稻谷十六石三斗。

一家人一年大概需要消耗八九石粮食,而石门镇一年能够产出两季稻谷。

这便说明一家人不用再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了,缴完粮税以后还能够余下不少余粮。

程志终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深藏功与名。

这个秋收,有人欢喜,有人忧。

在这次饥荒之中,石门镇有九成的人家是没能留下粮种,晚稻的种子便是来自于程志的新稻。

当然,这九成之中又有九成是用钱买的粮种。

程志本不想发这个灾难财,但是想着要攒些银两送姐姐出山读书,便抛弃了道德上的洁癖,联合苏明和林子玉做起了粮种的买卖。

当此之际,三人相当于站在了风口上。

正所谓站在风口,猪都会飞。

再加上林子玉能说会道,三人的买卖顺风顺水,赚足了钱财。

对于一些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程志是直接选择了赠送,引来林子玉好一阵抱怨。

“石门镇百来户人家传承千年,哪家不是沾亲带故,见人就讲人情的话,买卖就没法做了。”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的道理程志是明白的,只是他无法做到不讲情分。

很多道理都是这样,明明心里很清楚,践行起来却很难。

程志也不会为此感到自惭形秽,因为他知道绝大数人都是如此。

在一门叫做“心学”的深奥学问中,提到过“知行合一”的问题。能够做到知行合一,那便是圣人了。

从这件事情当中,程志看到了林子玉在经商上面拥有强大的天赋,如果他能够成为一名商人,在商道一途必定不凡。

只是程志隐隐有些担忧,商人薄情寡义,唯利是从,自己的好兄弟会不会有一天也会成为这样,而到了那时候自己又该如何待他。

……

秋收以后,新稻与普通稻种之间的对比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出来。

石门镇的几家大户因为留有粮种,任凭林子玉磨破了嘴皮,他们还是不愿意花钱购买粮种,执意下种自家的粮种。

于是,几家的稻苗毫不意外地遭受了病虫侵害,导致这个秋收收获了几大筐秕谷。

当小镇沉浸在秋收的喜悦中时,几家人只能大门紧闭,暗自品尝心中的苦涩。

很快就有细心的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在小镇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纷纷到程家询问其中的缘由,门槛都要被踩破了。

程立夫妇不知道如何解释,只能说是儿子无意之中得到了一种新的稻种。

这一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程志身上。

程志本可以一举成名,但是他却对名声感到十分恐惧。

人怕出名猪怕壮,程志害怕出名。

在他看来,名声会将自己推向风口浪尖,为自己带来危险。

为了隐藏自己,程志只好编造了一个谎言,说是前些日子,那位算命的老道送给自己一袋种子,种下之后就得到了这种新稻。

立马便有人提出疑问:“石门镇这么多人,为何唯独送了你一袋种子?”

程志装作无辜的样子摊了摊手,做出一副“我怎么知道”的模样,顺便不要脸地说了一句:“可能是我比较帅吧。”

“何为‘帅’?”

“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程志把能够想到的溢美之词通通说了一遍。

他不知道人们相信了没有,至少没有人围在他的周围了,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

田地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