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把明朝放在清朝位置上的那些事儿> 第65章 华人土司(6)变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章 华人土司(6)变革(1 / 2)

在华人占据南洋地盘、建立土司政权后,除了获得官爵册封、开发自然资源外,还可以为来往的东西方商船提供服务,甚至直接打造船队,参与到东西方的贸易中去。

同时,拥有自己的地盘,地理位置又十分便利,华人土司肯定不会只做原材料供应地。

虽然大明的海外华人土司,具有一定的殖民色彩,但与欧洲国家追求经济利益的殖民地不同,主要还是为了开拓生存空间,并且,大明也不会主动攫取这些地方的利益。

因此,从一开始,国内的有的各种产业,这里也都会有。

首先,种田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南洋地区属于热带地区,水稻一年三熟,华人来了肯定会种出稻米、运到国内去养活更多人口。

此外,还有甘蔗、棉花、椰子、咖啡、胡椒等,这里都可以种植,海洋里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这些东西被种植出来以后,不管是直接当作原材料卖出去,还是加工成产品以后再卖出去,都是可以的。

其次,南洋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

此时还没发现的铜、镍、铝、钛,钾盐、石油、天然气等就不说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里现在已经发现的金、锡、煤矿等,就吸引了大量华工前去开采。

而在这个时空,这里已经成为华人土司的领地,自然也会组织大量人手,去开采这些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被开采出来以后,同样的,不管是直接当作原材料卖出去,还是经过加工后再卖出去,也都是可以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下南洋的华人不是统治阶层,这些原材料该怎么处理,他们说了不算。

但在这个时空,相比于直接卖原材料,肯定是加工之后卖出去,利润更高的。

因此,土司领地上的华人华商们,完全可以把甘蔗制成砂糖、把棉花织成棉布、把矿石炼成金属……

南洋华人的手工业和制造业,也一定会发展起来。

从弘治年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便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正德四年(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为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进行集中生产。

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便出现了。

而机器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法地改造交通工具。

嘉靖八年(1805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

嘉靖十七年(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嘉靖二十七八年(1825年),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着一列拖有34节小车厢的火车试车成功。

从此,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到嘉靖末期(1840年左右),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厂手工业,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同时,在正德年间(18世纪末),工业革命便逐渐从英国向西欧大陆和北美传播。

正德十二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时,曾带了一台蒸汽机给朱厚照。

朱厚照得到蒸汽机后,让人在豹房里研究。

然而,朱厚照驾崩后,内阁首辅杨廷和不但将豹房夷为平地,就连朱厚照让人在豹房里研究的、包括蒸汽机在内的机械,都被打上了“玩物丧志”的标签,全部被毁。

哪怕朱厚熜继位、斗倒了杨廷和之后,也因为蒸汽机被打上了“玩物丧志”的标签,没有人敢在国内推广。

好在,海外的华人土司,没有这些顾虑。

到达欧洲的中国商人们,必然会发现欧美工业革命中产生的、包括蒸汽机在内的各种机器,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购买一些带回来,并掌握其制造方法。

就算不能带回国内,也可以带回华人土司的地盘上,建造工厂,开启海外华人的工业革命,跟上欧美工业革命的步伐。

尤其是南洋地区的矿业和制造业,在将蒸汽机等机器带回来以后,立马就可以进行升级,将这些机器运用在采矿、纺织、航运等方面。

不过,因为南洋华人土司分为各个宣慰司、宣抚司,互相之间相对独立,难以统合规划,所以,工业革命可能不会进行得很全面。

同时,因为南洋华人土司还分布在各个大大小小的岛屿上,且基本在海岸边,所以,虽然会大力发展蒸汽轮船,但对铁路运输,恐怕就不会太重视了。

因此,南洋华人土司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许只能在某一些行业内完成,不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但即便如此,对于海外华人土司来说,也足够了。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各宣慰司、宣抚司都建立了自己的造船厂,能够自己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