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苍山耳语> 第23章 23、昧了良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23、昧了良心(1 / 2)

23、昧了良心

一天早上,大榆树下推来一辆推车,推车的人是围着蓝底黄花围裙的毕雪梅,车上放着两个苕条编制的大筐,大筐上面盖着雪白的笼屉布。

推车在大榆树下停住,一股掩盖不住的香气飘散开来,很快就牵绊住那些匆匆往菌地赶的脚步。村民纷纷围拢过来,问苕条筐里装着的是什么,咋这么香气诱人呢。

毕雪梅掀开笼屉布,一些小胖猪似的肉包赫然呈现在村民面前。于是有人开始流哈喇子了,问多少钱一个?

毕雪梅拿起一个肉包子掰开,说:“先别管多少钱,大家伙先尝尝再说。”

包子冒着热气,两个村民咝咝哈哈吃完,说真香,太香了!然后每人买了10个包子。不到一刻钟,毕雪梅推来的100个大肉包子就卖光了,那些闻讯赶来的村民露出遗憾的表情,像错过一场饕餮盛宴,嘱咐毕雪梅明天多蒸点肉包,他们还没解馋呢。

卖包子的主意是乔福林给毕雪梅出的,他是担心大嫂精神负担过重情绪不好生病,让她有个营生打发忧愁的时光,其实他没想让大嫂挣多少钱的,他想好了,每年给她一千块钱(相当于当时两个壮劳力一年的收入)过日子,只要大哥没找到,他就一直给下去,如果大哥一辈子不回来,她就给她养老送终,他想到了柞树村的老训:长嫂比母,既然母亲不在了,他就把她当母亲孝敬。

可是令乔福林都没想到的是,大嫂一下成了村里的红人,更成了忙人。每天天不亮她就起来发面、醒面,剁肉、剁馅儿,包包子、蒸包子。菌地里的活儿累死个人,疲乏的村民懒得做饭,加之种植黑木耳又挣钱,因此肚子里极度缺少油水的村民总是把她蒸的肉包子抢光。后来,有些村民干脆起大早跑到她家卖包子。虽然毕雪梅的包子数量不断增长,却也无法满足村民肚里蛔虫的需要。

后来她索性把面向大榆树的樟子拆掉,在东山墙上开了个门,专门做起了肉包子生意。

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加上杂菌率又少,因此今年柞树村的黑木耳长势喜人,率宾河两岸到处都是“黑白配”,满地的黑白花,白色的菌袋上长满了黑色的木耳,喜得村民们成天合不拢嘴巴,种植了黑木耳的农户充满了无限憧憬,做梦都在数钱。而那些没有种植黑木耳仍然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人家,每天经过菌地看着黑木耳一天天长大、开化,心里满是后悔,不仅暗下决心,就等明年开春种植黑木耳大干一场。

第一茬黑木耳很快就采完了,在晾晒架上还没晒干,就有木耳贩子进村收购了。去年一斤干木耳收购价12元,今年一下涨了两元钱,那些卖了钱的耳农心里乐开了花,一边数钱一边嘴角抑制不住由内而外的喜悦。去年乔福林背着十斤黑木耳,和关大壮一起到大庆市推销,那里风沙大,冬季新鲜蔬菜稀缺,黑木耳就成了稀罕物,有两个采油厂看中了他们的黑木耳,与他们建立了黑木耳供求关系,他俩出产的黑木耳人家全都包圆了。今年又有一家采油厂莫名而来,把柞树沟的黑木耳作为改善职工伙食的福利,所以第一茬黑木耳还没采摘,大庆的采购员就来了好几个。他们住在林阳镇,不时租车来柞树村查看木耳长势,生怕别人抢走订单。好事传千里,除了大庆的几个采购员,又来了几个木耳贩子,他们把柞树沟的黑木耳买回去,发送到关里的超市或者农贸市场,价格增加了百分之五十,赚得腰包鼓鼓的。

然而面对这种令人振奋又兴奋的状况,柞树村有一个人却快乐不起来,这个人就是支书侯宝山。虽然齐丽美几次说他家的1万袋黑木耳秋天肯定能净赚七八千块钱,每次他从地里干完活回来,她都给他烫一壶酒,做两个好菜犒赏他,侯宝山觉得老婆有些破费,齐丽美却振振有词,说咱家现在就咱俩,儿子侯玉虎在派出所当所长,儿媳吴雅娟在车站当站长,小日子过得像发面似的,用不着咱操心费力,那么黑木耳挣那么多钱咱不花还能把它带进棺材里?

侯宝山说:“你这是指山卖磨,木耳还没收完,钱还没到手,你就盲目乐观,万一有点啥闪失,看你到时喝西北风去。”

可侯宝山说归说,齐丽美照样我行我素,似乎大把的票子已经揣进兜里。其实抱着这种思想的,不单是齐丽美一个人,柞树村许多种植黑木耳的农户,差不多都是这种样子,于是村里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就连那些平时成年不吃一口肉的人家,也时常大鱼大肉起来,似乎一夜间进入了小康社会。

然而乐极生悲,在村民的这种不可抑制的欢乐中,一种巨大的悲哀像潮水般满满向他们逼近。

卖掉第一茬木耳后,二迷糊把一千块钱藏起来后,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恨自己今年发展的太少了,不然会赚更多钱。于是一天下午采完第二茬黑木耳,他推着手推车拉来一车细沙,开始往黑木耳上撒沙子,这样沙子粘在黑木耳上增加重量,能多卖钱。

当时张锡坤正赶着羊群经过河套,而二迷糊的菌地又紧邻河套,他的“秘密”就被张锡坤发现了,他感觉不可思议,又很愤怒,说:“二迷糊,你可不要黑了良心啊,你往木耳上掺沙子,人家花钱买回去多冤枉啊,再说木耳上掺了沙子不好洗,人家吃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