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4 章(2 / 3)

纪青砚和玉凌霄吃些什么,纪青砚则是只专注于自己喜欢吃的菜,很少和朋友们说话,这些个性鲜明的举动很能让人看出他们的性格。

让上位的大人们意外的是玉凌霄,这个孩子表现得格外老成,什么菜都夹一点,一口菜一口饭,让外人看不出他的喜恶。

平日里玉嗣琏对他们这些老友的炫耀,别的还不算什么,聪明的孩子,他们平时并不少见,毕竟他们家不像玉家传承艰难,多年才得那么一个独子,但是这个孩子若是从小心思缜密,这倒是值得让人侧目。

天生的性子总比后天人为改变的个性要更真实,在官场的起起伏伏中生有一副沉稳的性子,比什么都重要。

纪翁和曾翁面上都是笑呵呵的,但他们往彼此的脸上一瞧,便都明白自己对玉家的小家伙生出了几分好奇。

吃完饭,众人又一起用了一道茶,才慢悠悠朝着庄园内的一座小山上走去。

是的,纪家这座庄园占地面积不小,里面除了田地外,还圈进了一片林子和一座小山两块湖泊,庄园里有着鱼池、蚕房、陶器场,药田,等生产设施完全是个足以自产自销的小国家的样子。

这让玉凌霄想起自己以前在历史课本上学到的一个词,小农经济不就是这个样子,封建王朝的传统发展模式,自产自销为特点的小农经济。

随着大人们往小山上攀爬的玉凌霄,自是跟在自己的父亲身边,暂时脱离了新认识的小团体们,玉嗣琏的年纪毕竟大了,在常年的案牍劳形下,他的身体是真的不好,他要扶着点自己的老父亲,可不能让他累着。

玉凌霄这发自内心地孝顺行为,无形中又获得了众人的好评,毕竟孝顺这件事小孩子是很难装出来的,对于父母孝顺体贴的人,也更让外人放心与他交往。

因为随行人员中还有两个年纪最大的曾翁和纪翁,他们一行人便停留在半山腰的木亭子下。

这个半山腰的高度对于现代来说没有什么,但在古代来说根据这时人们建筑普遍低矮的特色,玉凌霄站在这个高度俯瞰下去就可以把附近的景色一览无余。

近处的水田湖泊,远处的青山飞鸟,在这辈子玉凌霄还没有站在过这样的高度上欣赏风景,看着远处缩小了的人事物,人的心中难免会生出天地浩大蜉蝣众生的感悟,叹天地之大,感万物之渺的怅然。

这时纪翁慢悠悠地说道:“难得今日上山,这几个小的不如做首诗来给我们欣赏欣赏。

此言一出,长辈们都眼含鼓励地看着在场的三个小子,最先出来作诗的便是纪青砚,他走了几步轻声吟出了一首登高望远的诗。

“破处山浮翠,灼灼水底天。轻逐云冉冉,夕雨日南天。”

这首诗一出,玉凌霄忍不住感叹这才是古代原汁原味的小读书人,这意境不仅美妙,韵脚都压得好,若是他没有系统帮助还真不敢和这些人同台竞技,现代的教育是好,但很少教授趣味性的东西,就像这诗词现代可没有多少语文老师会作,就连赏析也是照本宣科。

玉凌霄读多了声律启蒙这本书,知道什么对什么,平仄押韵,这诗做得很美,但是这夕雨一词用得不恰当,这词可指夕阳也可说是黄昏时的雨,对不上现在的天色。

纪青砚做完了诗,张云洲便上前念出自己做的诗。

“清映悠悠想,朱栏不爱诗。白云思量了,一半向家迷。”

这两人作的诗都是典型的登高望远类型的诗词,而玉凌霄作这个也可以,但是他今日是第一次出远门登山,若是掏出自己记忆中的诗词未免有些欺负人的意味。

他自己本来就已经走了捷径,又何必为了争强好胜去碾压靠自己的人,阅历配不上诗作,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玉凌霄可不想抛出一首惊艳的诗词后,还要对在场的人挨个解释,这样的登场还有什么含金量可言。

见在场所有人都在等着自己作诗,玉凌霄稍加思量便决定照常发挥,选一首田园诗上场,田园诗是最符合自己自身经历的诗词,谁家他姐姐就嫁了个耕读之家秀才的孙子。

他也真正地去乡下待过不短的时日,玉凌霄在脑子里选了选后,念出了这样一首诗: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是明代杨慎的诗《出郊》,正好对上玉凌霄现在所在的场景,在山上居高临下的观赏上下庄园的情景,远处青山脚下也的确有些水田,至于野鸟正好天上飞的野鸟也是白色的,作为一个出门少的六岁孩子,觉得白色的山间野鸟是白鹭,也是合情合理的。

感谢玉凌霄上辈子肝出来的博学,幸好他涉猎的诗词除了历史上那几位有名的大佬的著作以外,其余诗人的诗集他也有得记忆,不然他现在不就尴尬了。

初次作诗用的邵雍的作品,这次用的是杨慎的作品,两人在诗词上算不上有名之辈,但在历史上也是留下了名声之人。

邵雍是著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梅花诗》等作品的大家,而杨慎出名的则是他因为‘大礼议’事件触怒明朝的皇帝被杖责后罢免,杨慎奇人博学广记,著作诸多,后人把他的作品编撰成了《升庵集》,因为杨慎这人号升庵。

但在玉凌霄在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