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作时,有人为他算了一笔账:“初三应届毕业那年,他的中考成绩足以读小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如果那年读高中,以他的恒心和智慧,三年后就能考上大学,再读四年大学就可以毕业分配工作。与他复读八年考上中专相比,不但个人命运会发生根本转变,而且可以少受一年复读的苦。”
历史没有假如,人生也没有假设。在那个“改革开放刚起步,收入全部靠种田”的年代,发奋考中专是农家寒门子弟的惟一选择,是全家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苍凉姿态。怀着对家人的无限感恩,樊晟经常这样安慰自己:“自己当年如果上高中,大哥樊茂的婚姻就会被推迟几年,他的漂亮嫂子就会成为别人的老婆,不值得!”
樊晟是朗月读初三时的好朋友,两人心心相惜,一见如故。她佩服樊晟的恒心和毅力,樊晟欣赏她的单纯和善良。那时,樊晟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是学校食堂里最便宜、最没营养的三类饭。樊晟饥肠辘辘的时候,朗月就把家里的食物放在书包里带给他。
到旧镇后,每次想起樊晟,朗月就深受启发:“八年复读那么苦,那么漫长,那么无助,樊晟都坚持了下来,还梦想成真。自己在旧镇找工作的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能干啥?一定要学习樊晟永不服输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纵使经历万般虐,也要成功做文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