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武侠修真>紫薇圣人情劫> 第二百六十章 天地与我共修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章 天地与我共修行(1 / 3)

明珠溪从逍遥谷流过,太阳每天从溪头升起,从溪尾落下,溪边盖了十多间民宿,鲜花满谷,密蜂飞舞。有了十个年轻人的加入,经过一个月的修整和美化,逍遥谷越来越漂亮。

河中大石头上素香正准备教学员们练习瑜伽术。

素香说道:“感谢大家的努力,农场已经建设完毕,以后的任务是维护农场的正常运转,你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凌丽对瑜伽术颇感兴趣,问道:“素香老师,你也忙里忙外,为什么我们全部变成非洲人,而你还可以保持亮白肤色,瑜伽术可以保元气么?”

“是的,”天天日晒雨淋,可怜一个个小白脸变黑碳,素香心疼,说道:“你们这个月学了不少知识,掌握了催眠术,可以入定,但无法与外界交流,无法吸收天地元气,所以我教你们瑜伽术,瑜伽术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修行术,印度圣哲帕坦伽利(patanjali)在公元前300年创作了《瑜伽经》,印度瑜伽在其基础上真正成形。瑜伽术从宗教上说源于婆罗门教哲学,婆罗门教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文明的时期,婆罗门教认为万物有最高实体----梵,修行者的至高境界是要“梵我合一”,这个与中国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通过瑜伽练习,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身心自如,引导自我与天地合一,最终与终极之道相互沟通,和谐流转。我们先了解下《瑜伽经》

第一章静坐冥想

现在,我们要解释什么是瑜伽。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本来面目。否则,我们便会认同于那些转变。那些转变有五种,痛苦的与不痛苦的: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记忆。知觉、推论与亲证都是知识。错误的知识是谬误,不由实相而来。字面的知识但没有对象便是幻想。觉醒的失去便产生睡眠。那些经验过的事物还残存的便是记忆。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于物,便能控制以上种种。坚持不懈便是锻炼。经过一段长时间,使能打下牢固的基础。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之物,毫无欲望。由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对世上种种都无欲无求,这便是最高的。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真理、明辨、喜乐的知觉。另一种冥想是由舍弃世俗和持久的锻炼达成,可以消解那些旧的习性。那些无分别的存有,没有了身体,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其它人则要经过信心、发奋、记忆、静虑、智能等阶段。有些人意愿很强,很快便可进入冥想。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最好。此亦可由对神的顺服达到。神的灵,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祂是所有知识的来源。祂是古人,以至于今人的导师。祂的象征便是那神圣的声音(aum)。此声应常念诵,便可达到成功。由它可达至宇宙的意识,并使一切毫无障碍。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稳定,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此外还有忧虑、紧张、呼吸不匀等。练习瑜伽可克服这一切。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仁爱、喜乐和平等心。要平等对待快乐的与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使意识纯洁。控制呼吸也能克服这一切。精微的知觉产生最高的意识转变,使心灵平静。这是由于那超越的、内在的光。亦由于意识控制了欲望。亦由于对梦境和睡眠的知识。亦由于静坐冥想的锻炼。那联合由小至原子大至无限都能主宰。真正的知见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知觉者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真确的知识是能直观对象。同时思维有所转化,净化了记忆,使对象能在无思维的状态下呈现。精微的对象在无分别的情况下呈现。以上的叫有种子的冥想。但如果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现。智慧使与真理合一此与言辞的推理截然不同。这种由静坐冥想而生的状态会超越以前的思想习性。这种控制一旦达成,便达到无种子的冥想。

第二章实践锻炼

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学习经典,和对神的顺服。目的是促进冥想,除去障碍的根源。无知、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无知是其余几项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可构成障碍的还是激烈的。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纯洁的、愉快的、属于真我的。我执是知觉者将自己认同于知觉的能力。迷恋是对欲望的追逐。厌弃是住在痛苦之中。贪求在那些有学识的人之中仍然存在,是会自己助长的。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可以做相反的事情来消除。如果成形以后,可以静坐冥想来消除。那些障碍由过去的业行而来,在可见及不可见的界域发生作用。一旦生根,使影响生命的状况、生命的长短和种种经验。由于行善与行恶的不同,分别产生乐果与苦果。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甚么都是苦的。因为一切都在改变,事物变成它们相反的状态。还未来到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痛苦的因由是知觉者认同于被知觉者。此世界有各样事物和知觉,是要让我们解脱于这个宇宙。

自然有四种特性: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分别的。知觉者只是知觉本身,虽然纯洁,还是通过思维来看事物,而自我使他认同于这个思维。这种知见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