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力喜已然做好打算,听闻此言,答道:“提督放心,末将对这聂耳族兵营十分熟悉,谁人尽忠职守,末将了然于胸,今日便可将名册列出,呈交提督,嘉奖重用。”
呼卢赤听这二人言语,起了疑心,吴必起未让他列名录,那这帮破格提拔将领,定不是他自己人。按照常理,这军营官职是个定数,有人提拔,定有人会被降职,那被降职军士,定是呼卢赤部将。呼卢赤当即冷笑,哼了一声,道:“提督此举有些欠妥。提督初来乍到,情况完全不知,就贸然提拔,万一所选非人,不是打了提督自己脸面?还有,有人提拔,不就有人降职使用?提督一来就将这些军士降职,怕会寒了这兵营军士之心。”
吴必起道:“呼总兵休慌。若是提拔上来之人非尽忠军士,也会留有后手,将其打回原职,这并不打我脸面,我唯有一个忠心,无需留有什么脸面。其次,本提督也说了,本次是破格提拔,即在原有军士编制之外,增添军士之位,原来军职不受影响,请各位军士大可放心。”
呼卢赤手下那些军士,听到吴必起如此言语,便皆放下担忧之心,不再对抗,这些害群之马,本就是群贪钱之辈,只要能保住军俸,其他事情也就不管不顾,随他去了。
吴必起这两招,让呼卢赤顿失警惕。呼卢赤心道:“只要我手下得以保全,暂时隐忍让努隆做大,待得吴必起被图录腊大人运作调走,我再讨要回来,也是可以的,何必在此与其针锋相对,想来必是我吃亏,不如放手让他去闹。”
想得倒好,只怕这次,呼卢赤再难讨要回来一点便宜。
待得过了晚饭时分,那多力喜已将拟提拔军士名册,尽皆写好,交与吴必起。吴必起见四下无人,悄声问道:“这些人是否可靠?”
多力喜道:“提督放心,这些人等与我出生入死,只要我一声号令,皆可冲锋陷阵,无所畏
(本章未完,请翻页)
惧。”
吴必起道:“好!好极!事不宜迟,明日本提督就奏请圣上,按计行事。”
吴必起于次日将提拔名册在朝上奏于炎帝,炎帝本想不待其余官员表态,当场就批,结果图录腊甚是警觉,心知此事会威胁他掌控步兵统领衙门大营,便在朝上,直接表态反对此事,道:“如此破格之事,我聂耳族建朝几十载,从未出现,有悖常理。臣认为还是先听取大臣意见,方才是好。”
炎帝道:“有何意见?速速奏来。”
有了图录腊起头,吏部尚书钱真奏道:“启奏圣上,按照聂耳族律例,不论文官武将,编制都已固定。这步兵统领衙门,编制为兵员两万,军校四十人,总兵两人,如此制度已传几十载,倘若更改,突然增加军校人数,怕是不利于全国武官之心,这步兵统领衙门军校人数增得,那各州武将人数能不能增得?若是各州都增了武将人数,朝廷哪有这么多粮饷供给?此事乃是牵一发动全身之事,请圣上三思。”
户部尚书苏哲勋也奏道:“倘若各州都增加武将人数,对于朝廷开销而言,甚是有些吃不消。一个武将军俸开销能抵二十个兵员,全国若是增了一千个军校人员,则不啻于增加两万人大军花费。此时对户部而言,已无多余银子增这军校人数。”
孙招远心道:“这是典型以一推十的小小伎俩。天子只想增添步兵统领衙门军校人数,你们就扩大说全国军校人数也要增加,混淆视听,抱在一起,予以阻碍。只是要害部门都在反对,天子若是强制推举此事,怕也会落人口舌,且看炎帝如何应对。”
炎帝认真听了官员陈奏,沉思片刻,道:“你们言之有理,有理有据,当下朝廷到处都有用钱之地,银子省着花,这是极好的,朕心甚慰。朕便依各位大臣之言,暂不增添步兵统领衙门正式军校。为赞许九门提督吴必起所奏,奖赏忠勇之士,朕决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所列之人,皆赏银一百两,给个不在编制的后备军校之职,军俸不变,若是有军校空缺,首先由后备军校接任,如此便可节省军费,又不让忠勇之士失望。”
图录腊等人认为炎帝此意对其虽有威胁,可是军校空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替补。后期若有变动,再见招拆招,此时炎帝已退了一大步,再不依不饶,不占理的就是自己。
满朝文武皆跪奏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吴必起看到这样结局,顿时明白了炎帝之意,已然争取到了一个有利棋势,就看他吴必起如何运作。吴必起和孙招远下了朝,便奔到了步兵统领衙门。
孙招远将天子旨意宣读后,吴必起道:“这是圣上旨意,一来,一百两赏给各位,以前忠心,以后更要护主,二来,向各位后备军校道贺,虽然军俸不变,但是后备军校,也有军校头衔,自该担当重任。来呀,所有军校听令。”
在场所有人都道:“听令。”呼卢赤及他手下军校虽也不情愿,但也只能听令。
吴必起道:“现在步兵统领衙门所有军校加后备军校,已达八十人,增了一倍,不管军校还是后备军校,在本提督眼里,都是一样重要军官武将,所以本提督现在将两万兵员,分为八十小营,每一军校,负责一营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