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笼罩南京的冬雨,密得像细长的牛毛。
没有辅佐的狂风,也没有相伴的惊雷,其间还夹着零星的雪花,静悄悄地洒落向屋脊和街道。
武英殿里,已没了往日的热闹。群臣从天未亮,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也未见皇帝的踪影。
抱怨归抱怨,大家还是闭嘴了。他们知道,恶魔太子已经回来了,对于那孙子砍脑袋的手段,多少有些耳闻。
一个个的腰酸背痛,腿都麻了。
于是大殿里的柱子,就成了众臣的救星,因为只要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就能靠在上面。
朱由崧此时正在书房里向太子说道:
“大宝,前段时间,在苏杭附近,有一个自称是皇子的年轻人,在街上耀武扬威。大家都说,这位就是崇祯太子。”
朱庆忽然想起,南明好像还真有一个什么太子案,说的不会就是这事儿吧。问道:“老爹,这还不容易,找个人辨别一下不就行了。”
朱由崧叹了口气,一五一十地说道:
“朕听闻此事,不敢怠慢,命人将其带回南京,由崇祯朝的太子太师亲自问询。讲课地点、课桌摆件、亡国前最后一堂课,他一无所知。这个肯定没法编造,一看这个人就是假冒太子。可这人打死也不承认。”
朱庆听完,心说这事儿这么简单:
“既然是假冒太子,估计是别有用心,斩了不就得了,老爹可有为难之处?”
朱由崧挥动拳头,然后窘迫地讲解道:
“尽管大臣们都是认同此人是假太子,可现在南京城里到处在传,朕贪恋帝位,不愿将皇位让出,且欲谋害太子。”
朱庆心想着,估计不是东林党人,就是多尔衮、范文程等人在暗中搞鬼。
清廷的人也就算了,毕竟是敌对势力,搞点阴谋诡计也是应该的。
而明朝的这帮人文人就是闲的,江北还没安定呢,就开始生事了。
天下只要是他们看着不顺眼的,就要折腾,不停地折腾。关键是你折腾完了,倒是弄个顺眼的出来啊。
可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那帮文人,就特么只会折腾,直到把大明、南明都折腾黄了,也没找到拯救大明之路。
倒是有几个装模作样的,依托城池,拿着棒子,和清军正面杠了两下,伸着脖子让人家给砍了。连累了一城的百姓,还被称为民族英雄。
这特么算什么民族英雄,顶多算是个有文化的莽夫。
要是这也算是民族英雄,那些和清军拼死抗争,被清军砍了脑袋的土匪、强盗是不是也算是民族英雄了。
既然他们仗着网罗了一帮秀才、书生及门人,控制舆论阵地。整天地批评这个,指责那个,蛊惑百姓。小爷今天就和你们斗斗,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发动群众。
看看是你们那帮酸腐文人的嘴巴臭,还是小爷的宣传手段高。
想到此处,朱庆开口说道:
“老爹,此事并不难办。三天后,在午门外,公开审理此案。孩儿倒要看看,这个太子是什么来头。”
随后又在朱由崧的耳边嘀咕了几句。
朱由崧和太子朱莲璧终于来到了武英殿,当朱由崧正中落座后,大臣们这才收拾起疲惫的心情,两厢站好。
马士英出班奏道:
“启禀万岁,先帝太子到来,现在南京城是尽人皆知,闹得沸沸扬扬,还请万岁早日派人审理此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一群大臣也躬身施礼和道:“请圣上早日定夺。”
朱由崧看着下面的一帮大臣,心里骂道:我儿子不在,你们就欺负我,现在我儿子回来了,看看你们还有什么能耐。
“三日后太子于午门公开审理此案,众位大臣均可旁听,如何?”
下面的大臣一听,这回皇帝答应得这么痛快,赶紧齐呼:“陛下圣明!”
看到下面的状况,朱由崧的心里十分受用。
“太子回京,看见京城依旧是歌舞升平,没有一丝一毫的战争氛围;百姓也没有对清军的刻骨仇恨,这样不好。”
停了一下又道:
“现在需要在百姓中做一些宣传,让百姓知道与清军作战,是为了不受异族的奴役,是为了他们能过太平日子。这件事就交给太子去做吧。”
朱庆赶紧起身施礼:“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定不辜负父皇厚望。”
大臣们听罢,心里想着不定又有谁要倒霉了。
这状告太子的奏章,武英殿都快装不下了,人家回到京城嘛事儿没有,还给安排了个差事。
可见太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了。至于当面状告太子,还是算了吧。
恶魔太子杀起人来绝不眨眼,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的脑袋还是挺重要的,不能让那小魔头给拿了去。
两天后,天公作美,太阳公公收起了那冰冷的冬雨,露出了大大的笑脸,十分地灿烂。
午门处也进行了精心地布置,四周像篮球场一样搭起了一圈观礼台,没有那么高,只有三五排。
坐在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场地中央发生的事情。
场地中间铺了一块大大的地毯。
上面摆了一个长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