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痴情苦海> 第二十四章 欣闻佳音轩运振奋 …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欣闻佳音轩运振奋 …(1 / 3)

今年的冷空气比往年似乎入侵的更早一些,刚刚进入“霜降”节气,校园的梧桐树叶和柳树叶便纷纷飘落,只有极少数的“顽固分子”还在枝头顽强挣扎,不肯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想投入大地的怀抱。但大自然寒冷的气候,丝毫不能阻碍全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步伐,一股股暖流在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涌动着、奔腾着。教育界的春天伴随着这些暖流也昂首阔步地、不可阻挡地的来临了。

星期一早上,欧阳老师拿着一份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走进了教室。报纸的头版有两个大标题,分别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搞好大学招生是全国人民的希望(社论)”——欧阳老师站在讲台上,他的表情显得很兴奋很激动,他说:“告诉同学们一个特大好消息——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终于恢复了,对于教育界来说——更具体地说是对于你们及其今后的莘莘学子来说,这是春风是雨露是响雷,是值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的福音。对于国家来说,恢复高考,是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起点。它对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对于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欧阳老师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就把《人民日报》上刊载的原文“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一字不漏地读了一遍。

读完后,欧阳老师深有感慨地说:“靠推荐上学将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拨机制——择优录取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给人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温暖的春风,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美好的向往和奋发拼搏的动力,而且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祖国栋梁提供了制度保障……你们是幸运的,机会给了你们,平台给了你们,只要努力,你们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才、社会精英、天之骄子,都可以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

这一振奋人心的特大好消息,对于像高轩运、马立春之类的,深受推荐制影响,连高中也不能上的孩子来说,真是感慨万千、心神激荡,别有一番滋味,更具深刻意义。

轩运像久旱的禾苗终于遇到了甘霖一样,突然就焕发了活力,生机勃**来。他蔫头耷脑、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被恢复高考的好消息驱散得一干二净。他的脸上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和兴奋的表情,他的嘴里又吐出了幽默诙谐、文采飞扬的话语,他的嘴巴又恢复了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功能。

对于张珊来说,轩运精神状态的变化远比恢复高考的消息更令其欣喜。可惜的是这一切她还一概不知——她请假了,在家里养病。医生说她是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她正在家里大把大把地吃着调神经、抗焦虑的药片。

药物的强大功效,使张珊整日处于迷迷糊糊、昏昏欲睡的状态,但就在这样的状态下,轩运的影子依然顽强地伴随着她,依然不屈不挠地搅动着她的思维。

星期六的早上,张珊吃过早饭后,就又睡去了,一直睡到中午十二点多才醒来。醒来后她还有点迷糊,于是就坐在床上发呆。她妈妈坐在床沿上,不胜怜爱地抚摸着她的头发说:“珊珊,你觉得好些了吗?这几天到处都在议论着恢复高考的消息,你爸和我也都在报纸上看到了,看来今后上大学要凭真才实学。你已经在家里呆了一个多礼拜了,今天礼拜六了,如果感觉好一点的话,你下个礼拜就到学校去,学习也不敢耽误了……唉……这孩子,你的智商那么好,学习压力也不是太大嘛,怎么就神经衰弱了呢……”

她妈妈说着,眼里就有了泪花。

对张珊而言,妈妈的这一番话里,真正刺激了她神经、活跃了她思维、使她感到有价值的信息不是“恢复高考”、不是“上大学要凭真才实学”,而是“今天礼拜六了”。因为这句话使她想到,高轩运今天要回家了,要回到他那小山村了。

吃过午饭后,她对妈妈说,她想到街上逛逛。妈妈喜出望外地说:“好呀,珊珊,你今天终于肯到外边逛了,看来你的心情好多了——去吧,逛逛街,散散心,想买啥就买吧,这样对你的病大有好处。”

抗焦虑药物的作用,使张珊的思维品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单就今天的情况来看,她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敏捷性都与之前相差很多。

她骑着那辆26型凤凰牌自行车,向街上走去,可走了没多远就停住了——她站在那里,头脑里一片空白。片刻后,她又下意识地往前走,走了几百米又停住了,她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她站在那里,直愣愣地望着不远处的街道,心里想:到街上干啥呢?没事呀,到街上没事呀!于是,她就又折回头往回走。走了不多远,她又停了下来,直愣愣地望着家的方向。心里想:回家干啥呢?又睡觉吗?不能回去呀,整天睡觉怎么行呀!……可是不回家到哪里去呀……噢,今天是周六……周六……唉——都回家了,轩运也回家了,回家了……她站在原地,皱着眉头,好像在脑海深处竭力搜索着什么。

“……双叟村,噢,他是双叟村的,他要回双叟村……”张珊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了“双叟村”三个字,她的眉头随着这三个字的出现而顿时舒展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