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517章 侯君集的小心思,河西军能救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7章 侯君集的小心思,河西军能救命(1 / 2)

就像之前李佑担心的那样,李恪出事了。

不过这件事的起因和侯君集一点关系都没有。

让李恪倒下的乃是高原反应。

其实李恪在刚刚进入高原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高原反应了。

但是李恪自负从小习武,觉得稍微习惯几天也就好了,便没有服用红景天。

然而李恪却不知道,关于高原反应民间有着一种身体越好,反应越严重的说法。

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身体强壮者或者胖人相比瘦小者来说,其身体的耗氧量也就越大,同等环境下,其缺氧的程度就越高,高原反应就越强烈。

同理,男性相比于女性、年轻人相比于老年人,其新陈代谢、能量消耗都要快得多,身体耗氧量也就越大,高原反应也就越强烈。

再加上李恪立功心切,又经常熬夜思考战术,所以在严重的高原反应之下,他病倒了。

一开始,李恪面对头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手足麻木的症状还能强忍住,但是在一次短暂昏迷之后,他却是瞒不住了。

情况很快便在军营中传开,连带着一股不安的情绪同时弥漫了出来。

而唐军的停滞不前,也惹来了吐蕃军队的特别关注。

虽然李恪严令不许消息外泄,但终究天下没

有不透风的墙,蜀王李恪病重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松赞干布的耳中。

松赞干布不愧为一代枭雄,他果断地重新调配了吐蕃的兵力,很快便集中了二十万人,将李恪的这支蜀军包围起来。

这一次李恪为了能赢得足够的军功,他也学着李佑出征辽东时,精简兵马,一共只带了五万人出来。

原本按照他的计划,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在不进攻城市的情况下,即便不能提前攻入拉萨,顺利和侯君集大军会合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李恪的重病,却让这支部队的进度严重地减慢了。

由于军医判断李恪的病情是因为高原反应引起的,所以他们也不敢继续进发,而李恪又不愿意退去。

一来二去之下,这时唐军便失去了最佳的撤退路线,被吐蕃大军围了个正着。

所幸李恪也并非庸才,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他找到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势,将唐军带到了那里。

“大军坚持住,只要我们在这里拖延住吐蕃大军,大唐主力便能寻找战机,无论他们是来救援我们还是直捣黄龙拿下拉萨,吐蕃军必败。”

在李恪看来,他们虽然人数劣势,但是在武器装备的加持下,依仗地形硬守还是问题不大的。

他们还有一个多月的粮食,如果节省一点

,两个月也能够用。

而两个月的时间,侯君集无论如何也能解除他们的困境。

然而,李恪却是没有想到,侯君集在这个时候动了别样的心思。

侯君集原本也是经历过玄武门的功勋之臣,后来又跟随李靖学习兵法,在征讨吐谷浑的战斗中都有不错的表现。

正是因为这样在李靖淡出朝政之后,侯君集便接过了李靖手中的大权。

但是侯君集这人从小便自命不凡,为人也比较浮夸。

在高昌一战中,侯君集虽然顺利击败高昌大军,攻入高昌城,却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

他的手下自然也是有样学样,最终导致事情被揭发,被御史弹劾。

眼看侯君集要因此下狱,太子李承乾出来帮他说了句话,说侯君集乃是有功的大臣,不能因为一点财物而加以屈辱,如此做法只能让前线将士寒心。

后来李世民也接受了李承乾的建议,改为训斥和罚款。

因为这件事,侯君集便坚定地站在了太子一方,算是太子在军界最为得力的助手。

原本这一次的吐蕃之战,侯君集在知道李恪带领蜀地军队加入之后,他的想法是加快行军,先行抢功的。

既然李恪想要凭借征讨吐蕃来拿军功,他

侯君集就先把功劳都拿到,让李恪只拿到个苦劳。

然而李恪自己生病却是给了侯君集看到铲除李恪的机会。

于是乎,侯君集便和松赞干布派出来拖延他脚步的吐蕃军打起了配合。

他一面按照李世民的命令减慢行军的速度,另一面却是只要有一点吐蕃军的风吹草动便摆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就这样,十天的时间里,侯君集大军只推进了不到一百里地。

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心中顿时咯噔一声,大叫一声不好。

‘真的好的不灵,坏的灵。居然这一次又被那个混小子说中了。’

‘不行,这都是他想出来的祸事,还得让他自己来收拾。’

当即李世民便将李佑召了进来。

吐蕃发生这样的大事,李佑自然早已经知道了,但是他并不想去吐蕃。

李佑不想去,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但这个时候召集他来,自然也是无奈之举。

“你皇兄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吧,如今二十万大军包围蜀军,而侯君集的大军却被吐蕃军牵制住,如今的局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