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516章 拒绝和亲,蜀地出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6章 拒绝和亲,蜀地出征(1 / 2)

听到李佑的心声,李世民自然也坚定了拒绝和亲的要求,接着开口道:“让侯君集继续调动大军,这一次,无论他降还是不降,大唐的军队都要大得他投降。”

“告诉松赞干布,吐蕃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真心投降,就带着家人来长安,朕赐他一栋大宅!”

“如果这一次他还敢耍滑头,我即便是行军缓慢,我大唐军队也必定踏平吐蕃。”

听到李世民如此强硬,李佑也是不住点头。

【吐蕃那点大的地方,早就该拿下了。】

【不就是高原反应么,让人多准备一点红景天给进入吐蕃的士兵和将领吃,就可以大大缓解高原反应了。】

【等到把吐蕃灭了,我中华的版图也算是差不多了,阿三那边还是太远了一点,不要也罢。】

作为现代人,李佑对于中华版图的概念也就是这样的一个轮廓,虽然想过要征服世界,但却也只是臣服而已。

就像那句话说的,当具备了最强的武力之后,外国人想的都是征服世界,为中华想的永远只是用来保卫自己的国土。

也正是因为这样,历代中华帝王都会修整长城,便是要让中原更加安全。

几天后,前线传来消息,这一次松赞干布仍然

采用一样的办法,口头上说投降,但是对于前往长安一事却是只口不提。

李世民自然不会容他三番五次出尔反尔,朝会之时便宣布了出兵吐蕃的决定。

一时间众将纷纷请求出战。

面对跃跃欲试的众将,李世民却是有些犯难。

如今李靖年迈,正在堪称帅才的便要数李绩和苏定方了。

然而这两个人一个坐镇辽东,一个镇守西域,一时间都无法调派。

目前的前线元帅侯君集和牛进达虽然都是难得的将才,但李世民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得又把目光投向了李佑。

上一次,李佑在辽东一战中的出色表现,李世民到现在也是记忆犹新。

如果不是听宝皇女说起李佑晕倒的事情,估计这一次李世民便会直接点将了。

见到李世民的目光投向自己,李佑连忙向后一缩。

【李二又想干嘛?难不成又想让我去?】

【这山高路远的,我家孩子还小呢!】

【大不了我齐州多赞助一点军费呗,我可不想去那么远。】

然而李佑不想去,却并不代表着其他的皇子也不想去。

就在此刻,蜀王李恪站了出来道:“父皇,儿臣请求带领蜀中将士出战!”

说起来,因为李

佑的出现带来最大的改变并非是大唐的强大,而是各个皇子的命运。

其中最让李佑欣喜的改变便是来自于太子李承乾。

在脚伤被治好以后,李承乾洗心革面在吏治方面做出了不少的成绩,朝中百官对于这个大唐太子也是极为认可的。

在此基础上,李泰这个李承乾的亲弟弟自然也没有生出想要当皇帝的心思,反而成为了李承乾最为得力的助手。

而目前唯一对皇位还有兴趣的就要数蜀王李恪了。

李恪自身勤奋,不光将自己的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更是在与西南少数民族的战斗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为大唐西南版图的扩张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如此成就,让他除了得到不少前朝大臣们的支持以外,更是得到军方的支持。

李恪和李承乾两人一文一武,在朝堂形成了两股相互竞争的势力。

对于这样的良性竞争,李世民也是乐于见到的。

他一方面呼吁两人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也不断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甚至李世民最想要的还是李佑也加入到这场竞赛中来。

不过依照李世民对李佑的了解,他还是果断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李佑这条咸鱼对皇位是最没有想法的

这一次李恪返回长安本就是为了吐蕃而来。

在他的经营之下,蜀地已经与吐蕃接壤,而在李恪的手下也有一支长期混迹在高原的部队,可以说李恪一直在为进攻吐蕃做着准备。

上一次李佑带着齐州兵马参与到辽东一战,让李恪红眼了好久。

这一次吐蕃的战争,他一定不能放过。

李世民秉承着自己一贯的思路最后任命了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总览全局,同时又和上次征讨辽东一样,任命李恪为先锋,令他率领蜀地兵马先行出击。

听到李世民的任命,李恪也是一脸激动。

如今周边大国或占领,或投降,放眼大唐边境,吐蕃之后十年之内都不会再有大战了。

赶上这最后的机会,让他对帝位继续保留了一份希望。

看着一脸喜滋滋的李恪,李佑却是突然闪过一丝的担心。

【这一次的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可是太子的人,李承乾光明磊落倒是不会做什么,但是这个侯君集就不敢保证了。】

【如果这个人在后面做点什么手脚,那还真的不好说了。】

李佑的担忧也被李世民听到了心里,同时也是一惊。

在李佑点名之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