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367章 贝师傅的新成果,原来你们都知道张有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7章 贝师傅的新成果,原来你们都知道张有鱼(1 / 2)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世民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是同时震惊了李靖和李佑两个人。

李靖这边乃是惊喜。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在李佑说完之后,李世民都没有再问房杜二人的意见,便做出了决定,竟然如此容易就答应了自己的要求。

想到这里李靖心中不由得发出一阵感叹。

“别看李佑年轻,但他的到来的确是彻底改变了户部。”

“古有甘罗九岁拜相,现在燕王李佑也是不遑多让啊。”

李靖的感慨也是由心而发。

自从有了六部以来,六部尚书里争吵最多的就要数兵部和户部了。

在之前,户部尚书还是裴矩的时候,李靖就没少和他吵过。

不是李靖不让着这位老前辈,而且是兵部要钱那是真的多,是真的急。

而户部,那是真的没钱。

即便有的时候,户部拿得出这么多钱,但是各级官员的办事效率,仍然让李靖着急不已。

但是自从李佑上任之后,别看他没有亲自管理,但刘基却是将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就拿上次出征东突厥来说,大唐七路齐发,如雷霆一般击碎了颉利可汗的东突厥帝国。

而能取得如此战绩,除了将士用命之外,更重要的便是户部的补给让他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大军集结完毕的同时,一个月的粮食便已经送到了军营。

之后每到一处安营扎寨,不出三天,粮食便会运到。

虽然在战场全面铺开之后,军粮运送便由各军自行接管,但来自户部的粮食却是源源不断地送到各军仓库,让一众将领丝毫不为补给发愁。

而现在,突然听说还有新的军粮,李靖更是喜上加喜。

再看李佑,他感受到的就是有些惊讶了。

【我的天,这压缩军粮和罐头不是才研发好没多久么,怎么消息就传到李二口中了。】

【一定是黑格那边的匠人不小心透露出去的。】

【我就说这实验装的罐头别发别发,他们就是忍不住。】

【这么好吃的东西,这些工人吃了还能忍得住不往外面去炫耀!】

【李君羡的百骑司又不是吃干饭的,他们会查不到!】

虽然心里在吐槽,但李佑却并不准备隐瞒大家。

“回父皇,神策府那边的确研究出了几款新式的军粮,等会儿我就带卫国公去试一试。”

然而李佑最后那一句好吃,却是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

“佑儿,这新式军粮也别回去试了,不如你让人送来这里吧。”

“在场的都是一起打过仗的,对军粮的好坏都有见地的。”

李佑无奈,也只能让

人传令去神策府将最近制作好压缩军粮和罐头的样品送了过来。

趁着等待军粮的时间,房玄龄和杜如晦又汇报起了关于贞观律的编撰情况。

回报的是房玄龄,而一旁的杜如晦却是不时地看向李佑。

在杜如晦拜访了杜淹之后,杜如晦便立刻拜访了李佑介绍的新学老师张有鱼。

一番谈论之后,张有鱼在基本法上的研究和理解,让杜如晦豁然开朗。

别看杜如晦之前为了编撰贞观律,不光钻研过很久的《开皇律》和《武德律》,其他法家流传下来的著作也是研究了不少。

但是现在,在张有鱼的面前,杜如晦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刚刚开蒙的学生。

为此,杜如晦准备立刻让张有鱼到尚书省为官,不料却被张有鱼果断拒绝了。

在张有鱼看来,将法制的观念交给帝国未来的栋梁,比编著一部法律更为重要。

张有鱼道:“多谢杜丞相抬爱,但是在张某看来这部《贞观律》缺了我一样可以编撰出来。”

“但是新学之中少了一个法学老师,那么法制刚刚燃起的火苗便又要熄灭了。”

最后张有鱼答应杜如晦,无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去问他,才让杜如晦打消了强行挖角的心思。

在张有鱼的帮助下,《贞观律》有

了突破性的进展,最多再有两个月,第一稿便能完成。

然而在这个时候,房玄龄却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这部法典虽然是他们三人共同编撰,但是在长孙无忌离开尚书省之后,关心地比较多的也就是房杜二人。

杜如晦去见张有鱼的事情,房玄龄并不知道。

但是房玄龄却是看出了现在的《贞观律》与之前所有立法的大不相同

虽然这个不同的理念也是来自李世民,但如此大的变化还是让房玄龄感到一阵的不安。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房玄龄才会在初稿完成之前,再次询问起李世民的意见。

李世民听完之后,也是一头雾水。

‘这东西听起来挺不错的,似乎和之前佑儿说得也差不多。’

‘我一个皇帝,能觉得差不多就行了,你们还指望我再说什么。’

李世民一面听着房玄龄的汇报,一面在心里吐槽,一面却是看向了这新律法的始作俑者李佑。

面对着李世民和杜如晦的双重目光攻击,李佑的心中也不太平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