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271章 来自外公的信,杜淹要培训全国的官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1章 来自外公的信,杜淹要培训全国的官吏(1 / 2)

杜淹认真地想了想这个问题,但却仍然想不明白。

然而这个时候李佑开口道:“前日里,本王在整理阴家大宅的时候,无意中找到了一件外公的遗物,细看之下却是和杜尚书有关。”

“所以,这一次我特地带来,还给杜尚书!”

听到这话,杜淹也是有些吃惊。

他在隋朝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对于当时位高权重的阴世师虽然满满地仰慕,但是却并没有太深的交情。

此时突然听到居然有东西留给自己,心中居然还有些惶恐。

很快,杜淹便接过了李佑拿出来的东西。

这是一封书信,看信封和纸张,的确有些年头了。

“外公写给杜尚书的信件,本王没有拆看。”

“不知道杜尚书可否看过之后,让人告知内容,也让本王知道更多外公的事情。”

听到这话,杜淹自然明白李佑话语中的意思,开口道:“楚王稍等,这是阴大人遗物,待我看过之后,便交还与你。”

说完,杜淹便当着李佑的面拆开了信件。

激动的心,颤动的手。

杜淹打开一看,脸色却是一变。

这信上,居然是阴世师对杜淹的满满期望。

从信上的口吻来看,这是阴世师自知长安不日就会被攻破时写下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并没有传到自己的手上。

阴世师觉得杜淹留在御史台其实是对他才华的埋没,他觉得杜淹在识人上有过人的天赋,无论将来如何他都应该去国子监为朝廷培养人才。

还说,只要杜淹能静下心在国子监待上三五年,便应该进入吏部,继续为朝廷选官。

接着信上还有不少的鼓励之词,鼓励他大胆地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无论是面对什么样的君王,都不应该埋没自己的本心。

此时杜淹只觉得阴世师信上的每一句话都写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觉得自己兜兜转转半辈子才悟出的道理,原来在当年便被人看出来了。

他非常遗憾,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看到这封信。

看到杜淹表情的变化,李佑适时地解释道:“杜尚书也知道,破城的速度超过的大部分人的想象。城破之后,阴家的遭遇,让当时很多信件都没有来得及发出去。”

杜淹沉重地点了点头,淡然一笑道:“多谢楚王,现在能看到这封信,真是让我感到无比的惭愧啊。”

“我真的是愧对阴老大人对我的厚爱啊。”

说完,杜淹将信还给了李佑。

李佑拿过信,也是装模作样地读了起来。

【这还有什么好读的啊,这信本

就是我写的。】

【虽然是假借外公的口吻,但是这也是为了大唐的未来嘛。】

【外公仁义忠厚,定然是不会怪我的!肯定还会夸我一句,干得漂亮。】

这书信用的纸张的确是在阴家老宅找到的,在分析出杜淹的心理之后,李佑便大胆地写下了这封信。

看到信件的效果出乎自己的意料,李佑差一点就没有忍住自己得意忘形的笑意了。

假装看完了信之后,李佑也是感慨道:“杜尚书如今身为吏部尚书,也正是印证了外公当年的断言。”

“杜尚书现在为大唐举荐多位良才,我外公在九泉之下也应该是感到欣慰啊!”

看完信后,杜淹原本对李佑的那点怨念早已烟消云散,现在看李佑只觉得满是欢喜,而且是越看越喜欢。

听到李佑的夸奖,杜淹连声说着愧不敢当。

李佑自然是打铁趁热问道:“杜尚书定然知道本王的新学,还请杜尚书指教一二。”

新学这件事,其实便是杜淹对李佑怨念的根基。

但是现在,在杜淹对李佑改观之后,他对新学的态度也变得大为不同。

其实作为吏部尚书,杜淹对于输送后辈官员的国子监一向也是非常重视的。

对于李佑的新学,他也有在特别的关注。

一次新学开学,杜家子弟也有在其中的,杜淹也是多次召集这些人前来问话。

平心而论,杜淹在新学上看到了不少的闪光点,他觉得这些可能都会在未来对大唐带来突破性的变化。

但是同时,杜淹也对新学有些意见。

这些意见中最多的就是知识太过繁杂,虽然新颖但却并不深入。

他觉得就比如四书五经一道,其实很多人一生钻研也难以了解其中的奥秘。

在李佑诚恳发问之后,杜淹便提出了自己这个想法。

李佑诚恳地点了点头,对杜淹的担忧表示了肯定。

接着李佑沉声道:“杜尚书可有想过,大唐需要什么样的官员?”

“只是钻研一道之人,真的可以在地方上独当一面么?”

这个问题一出,却是把杜淹给问住了。

作为吏部尚书,杜淹想得最多的其实也就是这个问题。

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同的岗位其实是需要不同的人才的。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大部分的基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