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躺平皇子,被李二偷听心声> 第216章 少年郎的去向,李佑的伴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6章 少年郎的去向,李佑的伴读(1 / 2)

想到这里李世民便在文武百官之中寻找魏征的身影。

果然,很快他便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见到魏征身体微动,李世民却是抢先开口了。

魏征安抚河北的事情非常顺利,李世民已经准备按照李佑的想法让他管理御史台了。

不过这样的人员变动就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必然会让满朝官员商议一番。

所以在此之前李世民出于对李佑的感激,决定先把李佑的事情给办了。

他看向孔颖达问道:“孔祭酒,目前国子监二馆六学之中,有多少二十岁以下的学生啊?”

虽然是突然被李世民点名,孔颖达也只是稍微一愣便开口道:“回陛下,现在国子监二馆六学之中一共有一百三十二名未满二十岁的学生。”

“其中弘文馆三十二人,崇文馆十八人,国子学二十八人,太学二十一人,四门学三十三人,律学、书学、算学之中并无少年学生。”

见到孔颖达一口气便将数字说出了,李世民的脸色也是流露出一丝的赞赏之色。

“孔祭酒与国子监情况真是了若指掌,当真是颇下了一番苦心啊。”

“孔祭酒这般用心,当为众爱卿楷模。”

这话一

出,众人也是一阵的称好。

尤其是那些儒林官员更是来劲。

孔颖达知道李世民不可能无缘无故地问起这件事,虽然李世民现在不说,但他还是主动开口了。

“不知陛下,突然问起这些少年学生是有什么安排么?”

“这些少年学生都是国子监重点培养的新鲜血液!”

虽然不知道李世民要这些人干什么,但是孔颖达觉得自己都应该首先表明立场。

这些人里面,除了王公贵族、在京的世家门阀子弟以外,更是国子监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天才少年。

这些少年大多都是战乱之中的遗孤,虽然家族凋零,但却是有着辉煌的过去。

然而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这些遗孤,孔颖达都对他们寄予厚望。

身为教育者,他更明白少年对于帝国未来的价值。

所以他也更加地在意这些少年,一脸警惕地看向李世民。

见到孔颖达紧张的表情,李世民微微一笑道:“孔祭酒不用担心,朕不过是想给他们寻一个好去处而已。”

“好去处?”

听到这话,孔颖达更加紧张了,他立刻想到了什么。

“陛下,这些少年正是学习的时候,留在国子监内便是他们最好的

选择。”

“臣听闻陛下在组建新军守卫疆土,但臣以为他们还没有准备好!”

李世民摇了摇头,正准备说明情况,武将那边的程咬金却是提前开口了。

“好你个孔夫子,什么时候轮到你来安排陛下了。”

“这些少年郎加入新军有什么不好的。”

“我们在场一众将军,哪一个不是十几岁便上了战场的。”

“怎么我们程家的两头小老虎到了你们国子监上学就变得手无缚鸡之力了?”

“如果陛下当真组建新家抗敌,需要少年二郎,我程家的两个小子立刻便去报到!”

不光是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也纷纷表态,如果陛下需要,他们的孩子马上退出国子监,立刻入伍。

对于这些武将,孔颖达也是一脸的无奈。

他有心据理力争,想说马上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如今外敌仍然强横,他也一时不知道如何反驳,只能一脸幽怨地看向李世民。

“陛下可是答应过臣,不插手国子监内部事务的!”

他这话说得也不是很有底气,因为这些武将自愿退学,他还真怪不到李世民那边去。

李世民做出一个让大家安静的手势,接着说道:“谁说

朕要调集他们进入新军啊!”

“新军那需要的都是臂力过人之辈,朕要这群少年干嘛。”

程咬金一惊,他果断地听出了李世民的新军很有可能便是之前让他也垂涎三尺的陌刀军,当下便更是想为自己的两个儿子争取一下了。

“陛下,程家二子都是天生神力,臣年少之时或许都不如他们力气大呢。”

见到程咬金开口,众武将也准备开头推荐自己的儿子。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们这些武将虽然喝起酒来称兄道弟,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却是谁都不服。

对于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李世民又是一阵的好笑。

“咬金,新军一事还在筹备之中,朕说了,这些少年不是去新军。”

接着李世民转头对孔颖达说道:“孔祭酒,这些少年的去向你且听朕说完,再自行决定是否答应吧。”

“神策将军在神策府内设置新学,希望能从国子监调集一些少年学生伴读,目前人数暂定三十人。”

“孔祭酒,你的意下如何?”

这话一出,众人的目光一下子便转移到了李佑的身上。

“难怪这个以懒惰出名的皇子今天会来上朝,感情是来要人的。”

这些人说得好听是皇子的伴读,说得不好听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