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魂归明初> 第一卷_第六回 制定目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_第六回 制定目标(1 / 4)

第六回制定目标

根据历史的记载,慢慢找到了明帝国灭亡的关键所在,郑和很清楚,要避免明帝国的悲剧,需要提前进行战略布局,将威胁明帝国的因素消灭于无形之中,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制定战略目标,然后才是实施的策略和具体步骤,想到这里,郑和拿起笔将脑海里想到的战略目标写了下来,整个战略目标分成内外两部分。

内:

第一,控制人口,在这个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既不可行也无法令人接受,唯一的办法是分流,前期的目的地可以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蒙古地区,远东地区,还有东南亚,第二步是湾湾地区,琉球地区,大澳地区包括大西兰地区,第三步是非洲地区的好望角一带,美洲地区的旧金山、加利福尼亚一带,以上地区目前基本上还处于原始社会,多数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于世界上,可以认为是无主的地区,终极目标是分流1亿人,时间跨度大哟200年,在这期间,明帝国始终保持8000万到1亿2000万人口之间。

虽然同一时期,欧洲也开始了对外扩张,踏出了向海洋进军的第一步,但世界那么大,短时间内完全不会产生冲突,欧洲首先到达的是南美洲,直到差不多300年后,才开始进入亚洲,只要提前进行战略布局,到时也就没有欧洲那些野蛮人什么事了,相信那时候的大明帝国,不但拥有超级的联合舰队,甚至有了铁甲战舰,当然咯,大明帝国要是自己作死,也就怨不得谁了。

第二,控制耕地面积,严禁乱砍乱伐,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应对小冰河时期的最有效办法,否则水土流失将使环境一步步恶化,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会一步步削弱,直到崩溃为止,解决的办法一是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达到目的,二是引进高产抗旱的农作物,像番薯,土豆,玉米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下西洋得到解决。

农业生产不外乎种子,肥料,深耕,水,防虫,只要解决了这些,丰收是板上钉钉的事,种子和肥料可以通过下西洋解决一部分,深耕有待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改进,相信在朝廷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至于水,有赖于环境的保护,只要国家和人民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会慢慢显现,而防虫,这时候最大的虫害就是蝗虫,多养鸡鸭鹅,再引导老百姓放开肚子吃蝗虫,会不会把蝗虫吃绝种还真不好说,要知道蝗虫可是好东西,高蛋白,低脂肪,美味可口,在后世,可是卖得比牛肉还贵,一想到油炸蝗虫的美味,郑和不知不觉间满嘴口水。

第三,严禁土地兼并,对那些破产农民的土地,由国家进行回购,将破产农民进行分流后,由国家统一进行有偿分配,同时对个人,家族能够拥有的土地制定上限,将有可能产生可以抗衡朝廷的地方豪门的因素消灭于无形之中,土地的多少决定了可以承受的人口上限,没有人口,光有财富是抗衡不了朝廷的。

历史上明帝国到了末期,土地兼并非常严重,而拥有大量土地的豪门士绅,一个个不是想着为国家为朝廷分忧,而是想尽一切办法逃税,抗税,转嫁税赋给老百姓,又或者与皇族勾结,将名下土地虚挂在皇族名下,名正言顺的免税,致使朝廷无力抵御内忧外患和天灾人祸,明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令人唏嘘。

第四,必须取消皇族的养猪政策,忍许皇族成员经商,从政,这个有点难,但再难也要做,要知道,皇族成员平日无所事事,只剩下繁衍后代的乐趣和任务,一生十,十生百,到了明末,皇族成员达到了一百多万,而且一个个锦衣玉食,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先不说其他的,单单这一百多万的皇族成员,其消耗的财政收入就足以压垮大明帝国,到了这个时候,明帝国不亡天理难容,只剩下有谁取代的问题。

第五,大力发展教育,鼓励科技创新,以后世的经验,只有普及教育,才能有效削弱文人的话语权,老百姓才不容易被一些文人裹挟,而科技创新是走向现代社会的唯一途径,也是大明帝国始终站在世界顶峰的保证。

明清最后的灭亡,除了根本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就是闭关锁国,国家失去进取之心,致使民智不开,失去创新能力,导致越来越落后,实在是不可不察啊。

第六,大力发展工商业,农业是基础,工商业才是创造财富的途径,每一种新产品都附有新的价值,在工商业的发展过程中,附加值不断的叠加,财富则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慢慢推动现代金融和证券的发展,财富只有进入流通,才能不断的产生新的财富。

郑和从史书上知道,世界上第一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银行是意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银行,而世界上第一间证券交易所是200年后的1602年荷兰在阿姆斯特丹成立的证券交易所,郑和相信,只要大明帝国平稳发展,一定早于意大利和荷兰成立现代银行和证券交易所,随着进军海洋,这些都将水到渠成,没必要刻意为之。

第七,改革朝廷的行政体系,将军队独立于行政体系外,由**谋部独立领导和指挥,只对皇帝负责,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