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明灯易学实录> 禅心慧定,修行实录,七日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禅心慧定,修行实录,七日行(1 / 4)

这七日,在一次共修中,获知寺里在打禅七。于是上周一,就兴冲冲的跑过去了,打了一个七后,心生惭愧,回来了。不过七天下了,也有了些感悟,记录下:

一、时间安排

第一次在这样的祖师道场打七,和之前的准提七还是很大的不同的,这是寺内部的禅修,参加的主力是佛学院的学生。都是十多二十岁的小年轻。这些人精力旺盛,但是不容易静下来。晚上的时候,还有童蒙班的小沙弥,六七岁到十来岁不等。晚上跑香的时候,那些穿着长褂的小小个子跑动的样子,还真可爱。因为年轻,所以禅风比较活泼,当然静坐的时候还是不能说话的,跑动的时候就比较自由些了。

安排比较多样,有行香,有跑香,也有喝茶吃粥吃小食。当然也要打坐。我是习惯打坐的,所以一直没有把行香看得很重视。

时间安排更紧凑,一天14支香,从早上4点20起香,到晚上11点,中间就只有下午4点到6点是休息的,早餐中餐才半小时。这样连续打下来,身体不好点,是吃不消的,于是打坐的时候,很容易昏昏入睡。这个时候香板就打下来了,周日那天下午,我就连续被打了两个香板,估计那天中午吃多了点。

一个法师也感慨,年纪大了,坚持不住,其实他和我同龄。不过人家是法师在学生面前难免有些矜持。行香坐禅难免不顾及法师的身份,行香的时候是不紧不慢的低头行走,不能像我很多时候还是和和那些小和尚们疯跑了。

二、小食

早上起来,先行香一枝香,然后喝姜茶,一个学生派发茶杯,后面一个端着切好泡好的姜片和牙签,再一个来添加开水。喝了一杯,然后再续一杯。喝完后把茶杯放在地上,自有学生来收走茶杯和牙签。继续行香,跑香,然后打坐。6点吃早餐,6点半继续行香,然后喝茶,中午晚上第一支香都是喝茶。第二支香则不同。上午第二支香的时候,有杂粮粥,下午第二支香的时候,是小食,晚上第二支香也是小食。

一个法师开示说:这是祖师传下规矩。本寺是五代时候文偃禅师开创的,近代有虚云老和尚中兴,82年后,由虚老的弟子佛缘老和尚再主持兴建。法师没有说是哪个祖师传的,不过本寺有这么深厚的传承,自然这些方式不是无缘无故的,绝对有他的深意的。有同修认为,这样是怕禅修过程中会口渴,饥饿,开始我只决定这样服侍太周到,如果不好好修禅打坐,怕对不住寺庙的苦心了。后来一个法师开示的时候,我才忽然想到,这个应该就是禅宗精神了。禅就在平实的生活中,行坐吃喝都是禅,不是一定要行香打坐才是禅修。临济棒,德山喝,赵州茶,云门饼。临济和德山的手段早就没有了,喝茶和吃饼的方法倒是能体味的。

三开示

禅修过程中,有不同的法师来开示。有些法师的口音很重,听不明白。所以记得的也不多。中间也有些体会,附在下面。

1绳索

一个法师说到心安:心本自在,但是有了牵挂,就被束缚了,牵挂就是绳索。一个牵挂就是一根绳索,牵挂越多绳索也越多,于是捆的紧紧的。于是我们就无法心安了。

2一个法师开示的公案:云在青天水在瓶

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多次派人请药山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这一日,李翱亲自上山登门造访,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李翱说:“不懂。”药山禅师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李翱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练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资水琢磨:云在青山,水在瓶,道在一草一木中,而一草一木,不都是五行之气的外在表现吗?草木的生长也是五行的流转,云在青天水在瓶,不过是五行各安其位吧。那么道在五行运转中,好像更容易理解。

而且儒家有说,道即太极,那么太极化两仪两仪生四象五行,五行的运行就是道了。这样应该更容易把握吧。

3画圆

法师开示的公案:

一个禅师开悟后,去师父那里印证。

师父画一个圈。

禅师抹掉。

资水琢磨:一个圆圈是太极,禅师抹掉,就是无极了。老子曰:天下之事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极生太极是顺,太极化无极是逆,顺则凡,逆则圣,所以这个禅师抹掉了,回归到无。

师父又画一个圆圈。

禅师在里面画了一横。一分为二。

资水琢磨:○是太极,划一横是分阴阳,两仪。在抹掉,回归无极。

师父又画一个圆圈。

禅师在里面画一个十字架,然后抹掉

资水琢磨:○是太极,画十字架是四分,两仪分四象。

师父又画一个○。

禅师在里面还是画一个十字架,然后各天一笔,就是佛教的万字了。

资水琢磨:如果是我,估计是在十字架后面,再加两画,就是米字格了,为八方八卦。然后抹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