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昭月的这番回答,屈原感受到了昭月的随遇而安的心态,甚至他在想有一天当他的梦想破灭了他是否能像小月这般漠视一切。
纪山峭壁上,两人迎风而立,昭月望着山下若有所思,而屈原看着昭月也在想什么。
屈原看时间还早,而昭月似乎有些伤感,便决定带她去自己经常采集诗作素材的地方,那里有自己亲手栽种的兰花与蕙茝,在那里他能安心看书写诗。
小时后在归州读书,常喜欢去巫山游历一待就到太阳下山。他喜欢眺望那高低起伏的群山,山间松竹桦柏生机勃勃,同时也为山村的美丽景色又增添芬芳。
深夜,原本萧寂的山村更显的寂静。只有大山以它那高低起伏的身躯,以倒海翻江之势描绘出一幅动态美的图画。当晚霞献给它最美丽的一面时,黄昏已经悄然而至,在夕阳即将沉入山中时,远处的山峦,被薄薄的云雾蒙住,渲染了一幅朦胧的画面。
在这样一幅画卷中迈出自己的脚步,应该也是很惬意的。
屈原带昭月翻过一座山后下山路很平缓,经过一处,四周树木簧竹环绕从远处看不出中间是平地,走近听见流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屈原告诉昭月:有一条小路是他砍伐竹子开辟的,再放上石头铺路,片刻后屈原带着昭月来到自己的秘密基地。穿过树丛发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凉。靠近岸边与潭中心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潭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
这气氛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环境略有些凄清。所以又在山间寻找了一些兰草和菊花栽种在潭边,在集市买了些桂树、木兰、椒树苗栽种路边。等到秋天这里芳香四溢,春天这里长满水毛花(白蘋: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九歌湘夫人》)、旋花(牵牛花)、泽兰还有荩草还有自然生长的玉兰等,夏天这里是纳凉避暑的极佳地方。来到这里宛若身处世外仙境与世隔绝。
此情此景不由的想到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灵均,如此美景怎能辜负,不作诗多可惜啊!我先作一首抛砖引玉吧”
《游山中》昭月:
与君游兮山中,清风至兮动流云;
行丛林兮幽谧,观草木兮离离;
采芳菲兮繁盛,心愉乐兮忘归;
与君同兮解忧愁,此难忘兮寤怀;
屈原心想这次带小月来对了,看她心情好多了,一扫在纪山峭壁上的伤感,口中缓缓念出:
《山鬼》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官方称《山鬼》为屈原流放江南所做,改编祭祀曲,穿插自己想像的神灵爱恋,虽是悲剧结尾,但是字里行间是心情愉悦,遗憾之余还有期待,所以感觉屈原的《九歌》很有可能是他在郢都任文学侍郎或之前所做,但是山鬼写的是秭归巫山里的山间精灵,借用在郢都游玩这,有一定的偏差)
《山鬼》原来是屈原这么年轻时所作,唉自愧不如,不过对诗怡情而已,作为两千年后的后人能和大名鼎鼎的诗祖对诗还是很荣幸的,昭月心情愉悦,遂又出数句。
昭月《游山中》续:
游鱼杂兮无依,迁倒影兮清潭;
影绰约兮陆离;
抚清凉兮常安坐,赏四时兮世外殊;
香满园兮携纷毓;
昭月作完这两句,屈原很快想出了自己的并续在后面
屈原《山鬼》续: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和屈原对诗正在盛,“嗯,下次可以带些茶点,书籍过来”昭月满脸愉悦,昭月面貌算不上艳丽妩媚,但是面容清秀,笑容如月光,一袭淡蓝色的衣裙衬的整个人清艳冷绝。屈原此时看见昭月的笑容不自知自己已经失态了,昭月作结尾
昭月《游山中》结:
近黄昏兮晦暝,山中别兮毋伤,
子慕逢兮偕行,送君出兮归家;
昭月作完最后结尾,目光从眼前美景移向屈原,“灵均”......
屈原被眼前的姑娘看破,也未觉得窘迫,而是看向昭月的眼睛,这时四目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