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的规模很大,城墙周围三十余里,城墙四周开着八孔高大的城门,城门一般为两门墩,三门道。八孔高大的城门之中,有一孔名“棘门”,这是郢都的特色,为天下其他任何都城所不具。屈原来到棘门之前,伫立瞻仰,心潮激荡。他知道,楚都之所以要设棘门,是为不忘先人创业之艰难。西周时,楚人立国于山林之中,连城池也没有,只有由荆棘围绕的寨子,“荆”由此而得名,故世称“荆国”、“荆人”。
“荆”和“棘”虽是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它们却总是杂生而竞长。楚之先人曾长期生息于荆棘丛生之地,被后人奉为楷模。后世有书记载道:“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由此屈原猜想,楚都设棘门,也许是为了禳灾。桃弧棘矢,即以桃木为弓,以棘枝为箭。在古人看来,棘是一种神物,将国都的一个城门命为棘门,似有借以禳灾避祸之意。荆也是一种神物,故重要的旗帜,多以荆为柄。诸夏也有这个风俗。
棘门之外还有“茅门”,因其以灵茅苫顶而得名。茅门之内是祭祀先祖之灵和社稷之神的场所,它是圣地,因此不得驱车过其门。屈原来到门前,弹衣正冠,十分虔诚地行三拜九叩之大礼,招来观者若堵。行礼间,屈原面前浮现出了庄王执法如山的一幕。
当亲自见证2300年前这个地方的盛况,再联想起曾经繁华都城在2000年后历尽朝代更迭化为荒丘,杂草丛生,墓地纵横。
楚国800年历史里曾经多次迁都,熊绎始居于丹阳(湖北襄阳老河口),后楚文王(一说楚武王)自丹阳迁郢都(湖北荆州),楚昭王自郢迁鄀都(湖北襄阳宜城东南),楚惠王曾居于鄢都(湖北襄阳市宜城),直到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郢都楚顷襄王迁都于陈都(河南淮阳),后还有: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和寿春(安徽省)
自楚文王从丹阳迁到这里,郢都成为国都历时了400余年。晏子见的是楚灵王,楚灵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41一529年,当时的国都正是郢都。由此可见,当年山东汉子晏婴作为齐国大使应该来过这里。不觉间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突然昭月撞进了某人的胸膛,前面的屈原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下来,还转了过来,又意识到自己走神了,猛的后退还没站稳险些摔倒被屈原拉住了手臂。“灵均,怎么了?略有些尴尬,道了声谢”
穿过繁华的街道看到城门。《哀郢》中提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当然这是后话,屈原被放逐时走的水路回顾的龙门应是纪南城的东水门,可通长湖、通长江,过夏首。郢都是灵均追忆一生的地方,流放至江南后至死未能回到郢都。昭月看着屈原的背影,不觉担忧起眼前的这个人,如今的灵均意气风发,志向远大,现在有多少期盼,将来就有多绝望!
再往前走豪华且巍峨堪比章华台楚王宫殿。台高十丈,宽十五丈,周围是人工湖,湖岸绿树成荫。绿荫映于湖水,千姿百态;湖水清澈照人,碧波荡漾。附近的每个角落,湖滨与路旁,到处栽种着奇花异卉,在微风中倾吐着醉人的芬芳。
楚国为向列国彰显荣华富贵,经常邀请各国诸侯或文武百官来此饮酒作乐,登上宫殿高台能高瞻远瞩,客人们自然也断不了随声附和地夸奖赞美。可惜没有出入的令牌只能在宫外看看,宫殿建筑被城墙围绕,高大的城墙掩住了楚王宫的一切。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熊赀“始都郢”,开掘基业,励精图治,国势日益兴隆,400年兴衰变迁的楚王宫殿历经沧桑。之前来过楚都遗址,原来公元前278年秦人攻破郢后楚王宫殿付之一炬。千年前这里是世界第一大国的繁华中心随着楚国势微秦国统一六国的雄心没入了历史年轮。
千年之后只剩断壁残垣,楚都时筑的土墙延伸东西长9里,南北宽7里,总面积比现在的荆州大两倍。四周开城门7座,西垣北段城门有3个门道,两侧建筑类似门房;南垣及北垣古河道出口处,为门水两座。城内夯土建筑台基密集,有的高达6米,气势巍峨;古井、密址遍布;简瓦、析瓦等建筑材料及东周文化遗物,俯拾皆是,还发现有铸铜作坊。在城内东南部发掘的东周时期的房屋墙基长60米,宽14米,规模较大,为当时宫殿建筑的组成部分。城外尚有三大墓区,保存着当年王公贵族的大、中型墓穴冢700余座,城周发掘墓地20余处,清理小型楚墓数以千计。台高33米,基广50余米,豪华壮丽,灵王于此“设长夜之盛宴,作北里之新声”。
作为楚国国都,现在和屈原所处的这个时间这个地界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站在都城最北边登上纪山定可以眺望到整个王宫,都城的繁华尽收眼底。
屈原见昭月表情异样略有担忧:“小月,你怎么了,你是不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听到屈原的关心,昭月赶忙解释“不是,我身体很好,只是看到这盛况有些震撼。梦泽悲风动自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见昭月没事屈原放心了,昭月继续提问:“灵均,如今楚国百姓过得怎样,但我见上层的统治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