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红墙,白墙> 第二章 救命黄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救命黄花(1 / 4)

这天气就跟人的命运一样,阴晴难测。忽然就起了凉风,不多时,细蒙蒙的雨丝就从天而降。

夏书记趁着微微天色骑行在国道上,从张村乡到县城有40里路,最起码要骑行一个钟头。

这秋风携带秋雨打在身上特别冰冷,夏书记握着车把的手冻得白青,已经没了知觉。

在城郊的黑水河桥下,围了一群人,他们在捞漂在水里的苹果,装着箩筐的架子车翻扣在河水中。

夏书记走的心急,就没有注意到桥下的情况。

到了县土产所,看门的大爷说老司出事了,人在县医院。

夏书记就赶紧奔往县医院,在急诊室遇到了她的四哥金丰。

金丰是乡里派往县医院进修的村医,因为手脚勤快聪明好学被留在县医院当助理医师,而同行的金桐也就是夏书记的丈夫则回到村里干起了村医。

夏书记见到四哥后赶紧问问咋个回事。

金丰的脸色不太好,拉着夏书记就在急诊室外面的走廊坐下,说:“咱三哥在黑水桥被大车撞倒了,昏迷不醒,被人拉到这,大车也趁乱跑了。”

“严重不?”夏书记的声音有些颤抖。

“我也是刚到这,没看见人,听送过来的人说流了很多血,唉!”

二人虽然没再说话,但复杂的心情已经显现在紧皱的眉头上。

村里人都羡慕二世祖那一脉的玉衡家姊妹六个都有出息。其中五个儿子,老大金叶是乡中学的校长,老二金脉是个童生,不幸的是因病英年早逝,老三金言是生产队的队长,老四金丰在县医院工作,老五金桐在村里开诊所,大姐金慧嫁在梁庄的谢家,开了个小卖部。

玉衡是远近有名的大善人,一辈子当行脚货郎,东买西卖,但挣得钱大多数都用来救济落难者了。虽说钱财都散了出去,也培养出了几个令人羡慕的儿女。

所以村里人总是玩笑说,老司家祖上阴德浑厚,必出大官。

只是那个最可能当上大官的童生却倒在胃病之下,此事后来成了玉衡晚年时候的心病,他老人家晚年只吃馒头夹红糖,大概是替未能吃上白面馍馍的二儿子多添点口福。

“四哥,要不要给卫生院通个电话,和君明说一声?”

金丰摇摇头,说:“君明得照顾凤英,这个节骨眼上就别让他们操心了。”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手术室的门开了,负责急诊的谢主任走了出来,把金丰喊到一旁。

“老司,情况不太好,盆骨腿骨多处骨折,下肢动脉血管开裂,需要立即手术。而且需要输血,咱血库里的o型血只剩一袋了,你们想想办法,看看谁能献点。”

“好,好的,麻烦谢主任了。”

夏书记见走回来的金丰面色阴沉,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乐观,她往椅子那边靠了靠,给金丰腾出位置。

“弟妹,咱三哥的情况不是很好,需要马上手术,你看看这么晚了可能趁到回家的车,回去多凑点钱,明早天一亮就送过来。另外问问咱们几家走的比较近亲戚,问问有没有o型血的,花点钱,把人带过来。”

金丰的话说的很轻,但每一句都像是千斤巨石一样压在夏书记的心口,这两件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而且可能比预想的还要难。

夏书记推着自行车站在县医院门口,单薄的外衣已经被秋雨打湿,贴在身上,风吹过来有种针刺的寒冷,她不时地跺跺脚,把希望寄托在迎面而来的灯光里。

这么晚了,国道上只有稀稀落落的拉煤车,解放牌卡车都是前面一个半挂,后面还拖着一节车厢。呼啸而过时,煤灰随风卷动,四处飘扬。

夏书记连连招手,可是没有一辆车愿意为她停留。

差不多又过了一个钟头,临近午夜,就连医院的大门也关了起来,只留下一个一人宽的小门。

看门的老头看到在大路旁孤零零站着的夏书记,过来说话:“大妹子,这么冷的天就别等了,去后院的招待所待上一宿吧,光在这站着能冻出病来。”

夏书记摇摇头,说:“和人说好了,等下车就来。”

老头便回到屋内睡觉,但没有关闭医院门口的灯,这让夏书记心里感到一丝丝温暖。

大概是凌晨一点左右,一辆吉普车从城里驶来,看到国道边上有个人,便停了下来。

这时的夏书记已经冻的嘴唇发紫。

司机摇开车窗,道:“大姐,这么晚了是要趁车嘛?”

夏书记点点头,眼睛里都有了泪花。

“到哪里去?”

“张村乡……”

“是在前面嘛?”司机大概不是本地人,没听说过张村乡。

“是嘞,顺着这条路往前40里就是。”

“好,刚好顺路,上来吧。”

可夏书记没有动,她身前还有一辆自行车,这是大队部的集体资产,不能丢了。

司机师傅好像明白了夏书记的心思,就熄了火,打开车门下来后,将车顶的载物架展开,然后举起夏书记的自行车绑在上面……

漆黑的国道上车灯明灭。

原来这是省城某位大领导的司机小刘,这次是带着任务,回老家接一位长者到省城里看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