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周易哲学解读>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四十五)(2 / 3)

,决之不疑,故曰\"夬夬\"也。若不与阳为群,而独行殊志,应于小人,则受其困焉。遇雨若濡有愠,而终无所咎也。”

看王弼的注释,却与“象数派”注释《周易》有所不同,如此处王弼的注释,虽不以卦象去穿凿附会,但并不离“爻数”、“阴阳”、“刚柔”去穿凿《周易》文辞。王粥注释《周易》是继承《易传》里的《彖》、《小象》的宗旨,而反对“汉象数”去注释《周易》。虽不以“汉象数”去穿凿附会《周易》,却以“爻数”、“阴阳”、“刚柔”去解释《周易》,一样的是背离《周易》宗旨,因《周易》是部政治哲学,是为君子(统治者)讲述修身、治国的政治道理,《周易》里没有阴阳、爻数、刚柔之说。

而“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此句在《周易·夬》文里应系统的分折其含义。

“頄(gui)”:指颧骨。“夬夬”:快速决断。“濡”:浸渍,潮湿。“愠”:怨恨,生气。

本句还是运用比喻说明事理,本句意思是“强壮表现在表面上,是有危险的。若君子不分青红皂白,急速决断而一意孤行,那么,就如同行路遭受雨淋,虽心生怨恨,可咎由自取,怎能怨咎。”这是说,不能表现在虚张声势的表面上,会有危险的。若君子不了解实情而独断专行,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后果,也就怨不得谁了。这里是用行路遭雨淋来比喻,寓意没有做好防备工作,就会出现像行路遭雨淋的后果。

而王弼的注释则以阴阳、爻位附会出君子与小人这对帝制里人格道德说教上的乌七八糟上的一番论述。而此句里的君子是个政治概念,指贵族统治者,并不是道德概念。而王弼附会出的君子与小人是对道德概念。帝制时期里君子是圣人,是忠臣,是完美的善人,是高大上好人;而小人,则是奸臣,阴险狡诈,唯利是图,煽风点火,唯唯恐天下不乱者。总之,在帝制里把人分为两种,君子与小人。王弼注释出的君子与小人与此句内容是个风马牛不相及。

而其它那些以“象数”注释者,皆是以卦象、爻位去穿凿附会。与《周易》文辞内容既是个风马牛不相及,读来又犹如天书一般。

3、附录:

(1)附录《周易·夬》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夬》原创文本格式

(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惕号,莫夜有戎,勿恤。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苋陆夬夬,中行无咎。无号,终有凶。

②《周易·夬》春秋文本格式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大过: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革: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兑: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需: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大壮: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乾:无号,终有凶。

③今本《周易·夬》内容格式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2)附录《周易·夬》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惕号,莫夜有戎,勿恤。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苋陆夬夬,中行无咎。无号,终有凶。

(译文)

四十三、下情上达,视听畅通,应发扬光大于朝廷,这样才有真实的警报,‘有了险情’,来自于封国。但不利于马上兴兵,利于前去了解事情。

刚刚发展起来一点基础,前往不会获胜,还会带来灾祸。提高警惕,防备日落和夜里发生战事,就没有了担忧。强壮在表面上是危险的。若君子决断一意孤行,就如同行路遭雨淋,虽心生怨恨,可咎由自取,怎能怨咎。屁股上没有了皮肤,行走起来就步履艰难;手牵着羊就不会丢失,听到这种说法劝告,能不相信吗?苋草生长在路上,应果断的除去,中正行事,则没有过失。若听不到了警报声,最终灾难真的就要发生了。”

(解说)

“夬(guái)”,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为“guái”音,解释是:“《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个卦名”。查《辞源》音为“kuái”,解释是,一指易卦名;二指决定。可能《辞源》里的音,是个笔误,一般注音为“guái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按“决”意,既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