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267章 改组内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7章 改组内阁(2 / 2)

、安徽七省代表,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山东五省代表则因政见不同而没有参加,福建代表则没有及时赶到。

就在民国五年六月七日,也就是袁死后的第二天,张勋发表了“保境卫民”的通电。并在招待各省代表洗尘的宴会上,向各省代表高谈阔论地谈到“大清朝的深仁厚泽”。

六月九日,徐州会议正式开始,张勋派参谋长万绳栻宣布《会议要纲》十条。以“固结团体,巩卫中央”作为烟幕,骨子里却是想组织北洋军阀的各省军事攻守同盟,用以挟制北京政.府对抗西南护国军,保全他们的权力地位。

不要看张勋是个老粗,他却把握了一个最好的时机,让自己成为当时的政治宠儿。

原来袁死后,北洋军阀们正感前路茫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是。他们在袁最后时期都是各为自己利益,相互排斥。袁死后,他们感到如果不团结,北洋系便会解体。恰好在这个时机张勋召集了徐州会议,正符合了当时的需要。

张勋代表北洋系中最顽固和守旧的一派。他和他的部下都留了辫子,这便表示他仍向往清王朝。他驻节徐州时,清朝的复辟派人物纷纷投奔他,把他当做了希望。袁的帝制失败后,洪宪帝制派的人物也求张庇佑,倚靠他的保护。他也顺势而为,以北洋系各路诸侯的“大盟主”自居。

段祺瑞得知张勋召集徐州会议,马上派段芝贵秘密到徐州活动。段以北洋系正统自居,自然看不起北洋系中的杂牌如张勋之流,可是他既然继承北洋系领袖,对北洋系所属的各种杂牌军也有拉拢的必要。

他希望张勋在徐州的行动,可以牵制冯国璋,因为冯国璋才是段的对手,所以拉拢张勋便是打击冯国璋。

至于张勋呢?他本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老粗,他对袁尚且不买帐,当然更不会把段祺瑞放在眼中了。可是张勋和冯国璋不和,为了利害,拉拢段可以抵制冯,所以也乐得和段祺瑞联络。

徐州会议议决了以下十条:

一、尊重清室优待条件。

二、保全袁大总统家属生命财产及其身后一切荣誉。

三、要求政.府依据正当选举手续,速行组织国会,施行完全宪政。

四、电劝独立八省取消独立,否则准备以武力对待。

五、绝对抵制“暴烈分子”(指国民党员)参预政权。

六、严整兵卫,保全地方。

七、抱定正当宗旨,维持国家秩序,设有用兵之处,所需军械饷项,仍当通力合筹。

八、拟俟国事稍定,联名电请政.府罢除苛佃杂捐,以苏民困。

九、嗣后中央设有弊政足为民害者,务当合力电争,以尽忠告之义。

十、中央实行减政,固结团体,遇事筹商,对于国家前途,务取同一态度。

这十条决议案,其实都不是各省代表的意见,也未讨论或引起争论,完全根据张勋的《会议纲要》照写下来的。

徐州会议结束后,张勋以大盟主自居,公然发出哿电(6月20日),反对惩办帝制祸首。电报说:

“君主、民主主张各有不同,无非各抒己见,罪魁功首,岂能以成败为衡。……近日南方各省坚执前言,操之弥急,如果相持不下,则南北势成冰炭,仇衅相寻,责难无已,万一战端再起,外人从而干涉,窃恐瓜分之祸,不在帝制发生之日,而在共和再造之时,律以误国之愆,必有尸其咎者,匪特公论自在人心,即勋一人断不承认。

“而报纸讹传,竟谓勋曾电政.府亦以惩办祸首为请,实系妄相揣测,不知勋素持公道,屡有宣言,定不随声附和,自相矛盾。且落井下石,既非大丈夫所为,而止沸扬汤,究与大局何益?”

这真是千古绝唱,张勋把包庇帝制祸首说成是:“公论”、“公道”;把南方反对帝制说成是“南北之争”而且用瓜分和误国等名词来威胁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