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三郎和两位姑娘的亲事,姜氏仍一时走不开,因好消息接踵而来。
三郎先是了有官职,接着妻室严氏怀了身子。更要命的是,世子妇管氏又怀上了!把凤氏乐坏了,姜氏却犯了愁。
她的孩子被困在丹台山,孤伶伶的,和喜气洋洋的侯府截然相反。众人笑得越开心,她便越挂心,恨不得立刻飞去女儿的身边。
世子看出母亲的愁绪,于夜里去了北院,恳求父亲允准郡主妹妹回府过年。
“不用了,她在山里过得挺好。”定远侯不同意,“过几天,等兰姬和沁儿熟悉管家的章法,你母亲自会去陪她,你们就不用费心了。”
还好府里女子多,不怕无人管事。
父亲态度如此反常,令世子万般不解:
“父亲,您一向爱重安平,何故现下态度大变?不管怎样,她才九岁,在外边屡屡遭人刺杀,还要遭家人嫌弃,连过年都不许回府,这这,她还有活路?”
“这么多年她都过了,哪里活不了?”定远侯不以为意,“有人通过你四妹的乳母煽动凤氏将她拒于城外,紧接着她便遇刺。让她回来,府里势必不得安宁。
如今你和你三弟即将添丁,她一回来,府里必然生事,惹你阿娘不喜。仲和,她为你们兄弟挡住外边的明枪暗箭,你们兄弟可要好好为她守住大后方,勿辜负为父和你母亲、嫡妹的一番苦心。”
“可长嘉不是有官职了吗?”世子也不想推三弟出去挡箭,可他们堂堂七尺男儿总不能让一个小姑娘挡一辈子的箭。
如今这样,已是窝囊。
三弟是儿郎,好不容易有了官身,足以抵挡别人的谋算,不比一小姑娘更有分量?而自己是人质,天天去官署点卯报到,算是一枚聊胜于无的闲置棋子。
“他还嫩着呢。”提到三儿,定远侯微叹,“只要他在战场上发挥正常,足保性命。”
本朝缺乏武将,三郎是自己这位常胜将军之子,且性子直率,不擅心机,比长子好控制。因此,丰元帝对他的期望很高,断不会允许有人在背后暗算他。
可以说,三郎只要能在战场上活下来,二十年内可保性命无虞。他若不死,二郎这枚质子就能活得久一些,府里其他人也能无恙。
至于嫡女,她就是一块光鲜耀眼的银盾,承受着来自皇族子女最大的恶意。
少了那些皇子皇女的掺和,丰元帝才能理智地对待他的儿女,为侯府争取一线喘息的良机。
……
与父亲一番倾谈,世子神情郁郁地回到自己的澹云轩。面对世子妇管氏关切的眼神,他略微叹气,默默摇头。
这是在告诉她,替嫡妹说情一事彻底无望了。
管氏不知该说什么好,近前宽慰几句,接着便去了后院的议事厅接见来自各地庄子的管事们。
不仅她在,姜氏和四娘兰姬,还有弟媳妇严氏都在。
姜氏是主母,除了收租子,更要在此交待掌家之权的交接等问题。有她在场,那些管事的以后才会听世子妇、严氏和兰姬她们的支使。
眼下,管氏和严氏都怀了身子,月份小,可以从旁协助四娘兰姬,让其不至于手忙脚乱。
至于姜氏,等收完各地庄子、商铺交的租子,把他们交上来的五谷杂粮和鲜肉、腊肉什么的统统另外置一份,等她去丹台山和女儿一同过年时带上。
五姑娘无暇与夫婿游长庚一同前往,把驻守丹台山的吕参军调回来。
因卓姬陪在郡主身边一月有余,她归来,等于郡主归来,恐怕沾染不好的东西,索性不要回了。让她女儿、女婿也去丹台山守着,等过两年看看情况再说。
等到年夜,由凤氏回府代替主母主持大局,接受府里上下的恭贺。
对此安排,凤氏颇为内疚,而侯爷对待嫡女的态度更让她隐感不安。几次欲劝侯爷和姜氏把孩子接回来,均被二人用她将孩子拒于城外的理由驳回。
忐忑不安许久,直到侯府决定让五姑娘夫妇陪同上山,这才心中略定。
若让侯府的任一位儿郎随行,那问题就大了。凤氏素日不愿面对现实,但事关自己儿女的安危,还是特别上心的。让五姑娘夫妇随行,等于给郡主作伴。
顺便让游侍卫长护她和主母周全罢了,不足为虑。
此番安排,不仅凤氏安心,朝堂也激不起什么波澜。
出发那天,小雪纷扬,侯府的亲兵出动一半护送物资和主母奔赴丹台山。阵容庞大,备受瞩目,惊动朝堂,惹人非议,更有言官弹劾姜氏行事不分轻重。
要知道,未来的太子妃年后就上京了。对方是姜氏的侄女,理应出面招呼以示亲近。
“她爱女心切,奔赴丹台情有可原。”老拿侯府的家事摆上台面,丰元帝颇不耐,又不得不忍着,“长公主与她地位相等,有她接待未来太子妃难道不妥?
此乃他人家事,家人来来去去实属正常。以后不必再拿到朝堂上说,浪费时辰。”
那名言官不服,刚要开口力杠,被丰元帝淡淡地瞥来一眼,把他的话生生吓回肚子里去。而后听见皇帝一声轻唤:
“严少府……”
“臣在。”一名官员从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