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4 章 明末下11(3 / 5)

至可以不认,不执行、不上任。你要是接了这个白板的“中旨”去上任,白版官员,会被其他官员看不起排挤的,干不了事。

别笑,就是这么离谱。】

岂有此理!

朱元璋气的不行,皇帝可以昏庸,可以残暴,他都能理解。

但绝对不能是个傻子!

还是割自己的肉去喂大臣的那种绝世痴呆!

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权臣架空皇帝,但是能从制度上被架空成这样,朱元璋真的很不理解!

宋濂和刘基都偷偷的去看李善长,用眼神询问他:“需要请罪么?”

虽然这些东西不是他们搞出来的,但是鉴于皇帝陛下肉眼可见的想骂人,要不要主动来背个锅让皇帝骂两句?

李善长却在想,后辈真的可以,居然能搞出这种东西,真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那张居正,岂不是爽翻天了!

【万历后期为什么会缺官员?

就是万历一直和那些官员闹别扭,他只能靠内阁来治理国家,可他控制不了内阁,所以他就摆烂,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

内阁推选的皇帝不想用,皇帝选的内阁不同意,皇帝绕不过内阁直接任命官员,内阁推选的皇帝一概留中不发,导致高层官员严重缺少。

中央基本靠司礼监来传达内外,地方是靠着中低层官员和政体的惯性运行,直接一步到位开启了内阁责任制。

要我说,跟现在的带嘤也不差什么,哈哈哈。】

【这样一来,到了万历中后期,不仅内阁成了庞然

大物(),还顺带着吹起来另一群疯狗——科道言官。】

崇祯心头一跳(),心想:来了!

这些玩意儿真的很烦人!

【“科”指的是六部对应的六科给事中,不仅监察六部的职权,甚至还可以封驳圣旨。

“道”指的是都察院各种御史。这两类人合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言官。

那言官的职责是什么呢?

简单一句话:从京营到六部九卿,从官员纳小妾到皇帝睡妃子,天底下就没有他们不管的,什么事儿都是哔哔上两句。

科道言官是一个非常非常庞大的群体,up查资料的时候都惊了。

我简单给你们数数。

比较好理解的是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几位堂官,比如左右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等。

但是往下就多了……

首先是遍布各省的二十一位巡按御史,十九位清军御史,三位提督学校、四位巡盐御史,然后还有茶马御史、九边的屯田御史、运河的巡漕御史等。

你以为就完了么?还有各省的按察司官员,包括按察使、副使等,在州府还有还有四十一道按察分司,分巡道外,还有督粮道、督册道、分守道、提督学道、清军道、驿传道、整饬兵备道、协堂道、水利道、屯田道、督河道、盐法道、抚治道、监军道、招练道……

总的来说吧,方方面面都给你堵死了。

如此盘根错节的一个系统,谁能轻易撬动?

为什么都说东林党把持朝堂?其实东林党只在万历后期到天启前期短暂的荣耀了一下,得以登堂入内阁,天启一把魏忠贤放出来,东林大半就退出重要的职位了。

但是!东林党在明末把持了最重要的科道系统!东林六君子里头,除了顾大章没在科道任职,其他五位都是六科或都察院的。他们或许没有实权去做什么,但是想以言官的身份搅黄一件事可太容易了。】

朱元璋的认知很简单:党争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管你是什么东林党还是阉党,还是齐楚浙党,都不应该存在!

这个东林党把持言官,想党争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我举一个例子。

六科给事中是典型的官小职重,他们的官位只有正七品。所以他们的升迁方式里有这么一项:外转到地方可以从正七品一跃而为从三品,直接升七级。

从三品,那就是妥妥的堂上官了,是大员了!

然而,万历后期却是压根没人愿意被外放。

因为对六科给事中来说,一旦离开京城这个舆论中心,那便再不复从前的权势,跟此相比,官升七级也被抛诸脑后了,以至于所以衍生出了\官升七级,势减万分\的俗语。

明军在萨尔浒战败后,由徐光启牵头,提议派官员常驻朝鲜负责练兵事宜,以起到夹击努尔哈赤的作用。朝鲜人当然是不会愿意大明这么搞的,于是李氏朝鲜那边派出李廷龟出使北京阻拦此事。

这个李廷

() 龟在北京先后拜见了明朝兵部尚书黄嘉善以及当时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然

而,在经过一系列的情报搜集之后,李廷龟发现这事的关键,在于兵科给事中薛凤翔的态度,因为兵部的大权实则在薛凤翔手上!

后来,李廷龟成功说服了薛凤翔,导致了徐光启\监护朝鲜\的计划最终夭折。万历朝后期六科给事中们的权势多大,可见一斑。

兵部侍郎蔡复一就说:“三十年来,天下之人才、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