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35 章(2 / 3)

城余杭的新帝,将将通传整个南颂国的黄色榜文……

站在告示栏下,读书识字的文生,注意力当即从红榜挪移到了黄榜,把榜文内容一读,当场所有的人都激动的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大消息,大消息,朝廷出黄榜啦!朝廷要北伐收复河山啦……”。

大喜的日子得到这个消息,元昭当夜就在堂屋案前,给上头一排的排位上了一炷香,把听从老爷子的遗言火化了的骨灰坛放到了通道里保藏,元昭的视线一一划过排位,只在心里默念着一句话。

“得宝的父母,委托者,还有粮铺的那位好心姑娘,师傅,你们都看到了吗?朝廷要北伐啦,我也要去战场!如果可以,你们若是在天有灵的话,请保佑北伐成功,保佑我们的儿郎把敌人赶出我们的国家去!师傅,您老人家放心,徒儿一定送您回家,把您亲手安葬在,太太师傅与太师傅身边,让您与亲人团聚。”……

次日一大早,元昭给弟弟做了丰厚的早饭温在锅里,拿出当初购买小院的契书,到了衙门换成了弟弟谢得宝的名字,家里的户籍主也换成了弟弟的名字。

做完这些,回程的途中,元昭还采买了四样礼,请了一个口碑很好的官媒,直接去了隔壁的张家,为了弟弟跟张家小娘子,也就是今年才满十三的张新兰提亲。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两个小的早就互许终身,自己这个当姐姐的,不过是在最后来成全他们吧。

张家人乃至是柳娘子与根生娘他们,都没有猜到元昭的用意,满心只以为,这是两家达成的默契,认为是得宝中了童生,定下亲事也应该,却不知道,元昭这是在为弟弟做着最后的筹谋打算。

把定亲变成了成亲,选了个很近的日子,在弟弟是有所悟的目光中,元昭亲自操持了弟弟的婚礼,在次日领着新娘子敬茶的时候,她把家里的房契、户籍、铜鱼符、还有给弟弟存下的五百两银子的家当,全都交给了只成亲不圆房的小夫妻俩。

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在小夫妻三朝回门的时候,元昭收拾了行囊,带上了师傅传给她的银针,踏上了投军北伐的道路,留给大家的,就只有一封拜托张家与柳娘子,根生娘他们照拂弟弟的请求。

那一晚,回到空无一人家里的谢得宝,捧着姐姐的留书,在院子里自己儿时与姐姐亲手种下的枣树下,站了整整一宿……

直到小小的枣树长大,在姐姐离去的第三年开始结果;

直到自己跟媳妇已经圆房,在姐姐离去的第三年生下了望昭;

直到……

这是他们一家吃上院子里枣子的第七年,他收到了来自北地的一个原漆小箱子……

今年三岁的小儿望杰倚在自己的脚边,抽出含在嘴里的胖手指,指着父亲手里的箱子,孩子好奇的问,“爹爹,这里头装着什么呀?”。

刚刚送走送箱子军士的谢举人,温和的抚摸着小儿的头,他喃喃,“爹爹也不知道啊……”。

“爹爹真笨,快快打开瞧一瞧就知道啦。”。

“好,爹爹打开瞧一瞧。”。

缓缓打开的箱子里,最先入目的,是一个青色的,自己一双手就能捧住的小瓷坛子,以及瓷坛子边上的一封信,一个小小的包袱,打开来看,里面是三把金锁。

看到信封上熟悉笔记的那一刹那,谢得宝的心急剧收缩,捧着坛子的手都忍不住激烈的颤抖起来,眼泪不争气的就掉了出来,滴落在坛子上。

谢得宝急忙昂头,焦急惊慌的小心抹去坛子上自己滴落的眼泪,虔诚中带着小心翼翼的把坛子放回箱子里,这才抖着手,拆开了那封自己并不想拆开的信。

得宝阿弟,见面如字:

当你见到这封信的时候,想来阿姐已经不在了。

阿姐这一生过的很开心,学到了自己想学的本事,认识了一群可敬可爱的善良人,更是拥有你这么个贴心的弟弟,听说阿姐的小得宝还考中了举人,阿姐由衷的开心,为你感到自豪高兴。

听说阿姐的弟弟还给阿姐添了三个小外甥,阿姐很欢喜,因为战事四处奔波,没法亲自回来道贺,三个金锁是阿姐对小外甥们的心意……

姐姐这一生,不后悔!

最终能跟北伐的将士们战死沙场,不后悔!

看着颂国收复失地,国家统一,不后悔!

唯一遗憾的是,没能找回父母的尸骨,如果可以,如若还能魂归故里,请在天下太平后,把姐姐葬在曾经儿时生长过的那片土地,让姐姐随着父母一起安眠吧……

读到最后,谢得宝泣不成声,跟失了魂一样踉跄的跌坐在地,任由奔腾的泪水模糊了视线,嘴里悲切的呢喃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小儿看着爹异样悲凉的神态,吓呆了,忙撒丫子的往隔壁院子跑,一边跑,一边狂喊着,“娘,娘,不好了,不好了,爹爹疯了,爹爹疯啦……”。

等到张新兰抱着小儿,气喘吁吁,狼狈不堪的奔回自家院子时,看到的就是洒落在地的信纸,还有抱着个青瓷小坛陷入魔怔的丈夫,以及在阳光下,那灼人目光的三块金锁……:,,,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