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50的欧洲(1 / 4)

苏联的冬天要持续到五月中旬,莫斯科红场高墙上积雪依旧未化,渡过七十岁生日的钢铁林自认身强体壮,他不需要眼镜就能看清楚文字:秘书送来的昨日报纸上刊登着苏联著名犹太人社会活动家,米霍埃尔斯遭遇车祸身亡的消息。

钢铁林当然知道内情。处决的命令就来他。而源头,则是犹太人委员会一个胆大妄为的主张彻底激怒了他。居然敢要求在克里米亚建立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属下的犹太人自治区域?这是对苏维埃的反叛行径!

《真理报》根据他的意思,撰写了一篇名为《关于一个反爱国主义的戏剧批评家集团》的文章,标志着苏联某项运动的开始。

苏联的喉舌报纸也在发行日后,很快出现在柏林总理府。希特勒可一看就知道这是苏联的什么苗头。他感到兴奋:德国虽然将犹太人释放出了集中营并允许他们从事非商业活动,但希特勒骨子里依旧反感贪婪的犹太人,不过看在小姐说他们是劳动力的份上妥协了,他作为国家元首也不想留下种族灭绝的形象。可现在这曾经竖起反法西斯旗帜的苏联,原来外部危机一解除,国内也走上了德国走过的排斥犹太人之路吗?

这可真有趣。这也是再次收拾犹太人的好时机。

“小姐,您觉得德国的政策是否也可以跟进一下?”他召集心腹会议,笑眯眯地说。参会众人和当年万湖会议的参与者高度重合,不过为首的海德里希被刺杀身亡而顶替他位置的变成了兴风作浪的机要女秘书。

但这位机要秘书阻止他们再次酝酿计划对欧洲犹太人动手。

看到又要一夕回到解放前的思嘉想吐血。她在会议上敲着桌子,质问,“你们就这么喜欢给美国输送犹太人吗?还想让多少个爱因斯坦大师跑去美国啊!怎么没安定几年,又开始了呢?德国不会留下出尔反尔的形象吗?”

“您根本不了解犹太人是什么货色!”有人嚷道。

“要说几遍才能明白,不要搞扩大化!导致一战后德国面包售价五十万马克的,是犹太人中的大资本家而已!迫害对社会有贡献的科学家医生等人这是大错特错!”说着思嘉扔给了每位参会者一本小册子,“这是最新发生在东方城市上海的金融战役过程,怎么在经济领域收拾大资本家投机者的过程,你们可以学习一下!”

元首一边翻阅着,一边开了腔,“爱因斯坦或许是人类的瑰宝。但很不幸犹太人中出了太多唯利是图的败类。您该明白他们千年来都被排斥是有原因的,现在连苏联都扔掉了意识形态的面具要收拾他们。”

“我知道斯大林发怒的原因。他发现犹太人缺乏对苏维埃的认同,想搞犹太人自治区……”思嘉苦笑了下,“元首阁下,假如,德国和欧洲的犹太人能认识到应该把国家身份放在种族身份之前,欧洲还是能接纳他们吧?”

“他们哪有这种认知。”希特勒笃定回答道,“千百年来,犹太人都像国家的寄生虫!他们惯于背叛。您很清楚。”

思嘉默然,稍后又对希特勒说,“可是,德国对于一战中那些为德国军队作战立下功勋的犹太人,不也曾经网开一面吗。”

希特勒没有说话。他确实悄悄送自己昔日犹太人战友去国外避难,一些军队里的精英士兵明明是犹太人但所有人都装作他们不是。这种弹性执法存在于德国,思嘉也据此判断希特勒可以松动:他对犹太人群体嫌恶,但具体到个体,情况又变了,堪称人性的复杂。

“尊敬的元首,您已经在地域统一方面为德国立下旷世功勋,现在也请您尝试一次意识形态上的改革,让欧洲的普通犹太人接受思想改造吧。”

“怎么样的算改造了?”

“犹太人按照诞生地来说有各自的国籍,普通犹太人应该爱自己所属的国家,以国家利益为上,愿意融入社会而不是抱团生活在犹太教圈子里。”

参会者大都满脸不以为然。但希特勒还是决定和思嘉展开密谋。

“目前西波兰境内的犹太社区和教堂已经统计完成,这些区域都自带封闭性形成犹太人小团体,现在,把它们看成德国的秘密社会试验区吧。”思嘉说道,“试试不用屠杀和关押的手段。”

1950年的欧洲,柏林千里之外,克里姆林宫的钢铁林和中国已经签署了条约。但他认为自己令苏联丢掉了1840年以来俄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想到原本可以连通西伯利亚铁路的大连旅顺不冻港,钢铁同志非常不甘心。

大连港的那艘原葛城号航母眼见中国人是不可能答应松手了。苏联想,没有工业基础,看你怎么维修。但莫斯科注意到德国对中国的态度后,想到了另一种可能:莫非德国人会答应援建?毕竟他们军工发达,手上还有同样出自日本的航母凤翔号。要是德国和中国真搅一起了----这比犹太自治区对苏维埃的威胁还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