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依依自从认识赵平安以来,还没见过他的情绪如此低沉。
想要安慰他,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此时,福记客栈里的住客们,也都得知了幽州被割让给北戎人的事情,他们纷纷大哭如丧考妣。
院子里有个瞎子,坐在树下拉着二胡。
二胡拉的催人泪下,伤心欲绝。
萧依依觉得这样不行,人们只知道悲伤有什么用,要奋起反抗才对啊!
她举起唢呐吹奏《精忠报国》,小石头和夹山坳的孩子们练这首歌已经练的很熟了。
萧依依的乐声一起,孩子们立刻放声歌唱。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激昂的歌声,一扫人们胸中的阴霾。
赵平安站出来大声道,“哭什么哭,我们还有镇北军,只要魏将军还在,早晚会把幽州夺回来的。”
人们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是啊,镇北军还在,大梁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失去的土地还能再夺回来。
客栈的老板激动的免了赵平安他们的住宿费,但是希望萧依依她们在自家客栈,多唱几遍这首《精忠报国》。
这是件好事儿,萧依依没有拒绝,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带着孩子们去摆地摊了。
孩子们的技艺生疏,还得要多练习才好。
他们在萧依依的带领下,放开胆子,边演奏边歌唱。
有不少路过的人给他们打赏,甚至还有乞丐,把自己仅有的几个钱给萧依依,希望自己能学会这首歌。
萧依依没有拒绝大家的要求,无非是多唱几遍而已,听得多了,自然就会唱了。
一唱起这首歌,人们就会不自觉的想起镇北军。
“有镇北军在,北戎人哪敢踏足大梁疆土一步!”
人们捶胸顿足,有人感慨,“要不是皇上猜忌老侯爷,大梁何至于失去这么多领土,何至于这么多人无家可归呀!”
一提起镇北军,大家又开始怨恨起皇上来。
很快这首《精忠报国》就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
……
乔云娇在金光寺住了三天,第三天下山后,听到街边有人在唱,“数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息更无语,血泪满眶……”
她问身边的小太监,“去问问,这曲子是谁写的,让他别再唱了,小心招惹祸事。”
小太监刚要去说,乔云娇又把他叫住,“算了,让他唱吧,皇上能禁了这首歌,难道还能禁住天下人不唱?”
小太监莫明其妙的转回来。
他听到乔云娇叹着气说,“希望这首曲子不是你谱的,否则,该怎么办呢?”
乔云娇没着急回南京,她让人打听这首歌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最后查到福记客栈。
她命人把福记客栈里,所有的人都赶出去,并且以客栈老板对自己不敬为由,把这家客栈给封了,客栈的老板被抓进大牢关了好几天才放出来。
这件事情又被探子发现,并且详细记录呈报给皇上。
乔云娇还没回宫,皇上就已经知道她封福记客栈的事情了。
皇上很奇怪,堂堂的郡主,怎么会跟一个普通的商户过意不去呢?
等到乔云娇回宫后,皇上才知道,民间流行着一首歌,那首歌在为镇北军招魂!
皇上本来就很后悔当初苛待了镇北军,如今听到民间已经开始有怨言了,只能拿礼部尚书谢大人开刀。
因为这只猪已经养的很肥了。
皇上以谢大人不顾众人反对,执意要让自己南渡为由,罢了他的官,把他发配到岭南。
谢大人委屈的不行,明明是你要南渡的呀!
就在他去往岭南的时候,又有人传说,谢大人跟老镇北侯不睦,因此经常在皇上面前告老镇北侯的状,甚至诬陷老镇北侯要谋反。
于是愤怒的人们在路上用石头砸他,把他砸得头破血流,最后伤口不愈,死在半道上。
谢尚书的死并没有平息人们心中的怨愤。
御史又在皇上的示意下,把矛头对准了景王。
次日上朝的时候,有御史弹劾景王卖国求荣,恳求皇上严惩!
皇上降了景王的品级,却把他安排到了刑部。
告过景王状的人都有些慌了,怕他找碴啊!
景王也明白皇上的意思:虽然朕不能赏赐你,但是朕给你一个出气的机会,你看不惯谁,就往死里整吧!
王羡在宫里的日子久了,太监们对他也不像刚开始那样防范,偶尔跟他讲些宫外的事情,特别是谢尚书和景王的事情。
王羡对皇上的性格又多了一层认识,他永远不会信任任何人,无论是谁,无论对他有多忠心,也都是工具人。
需要了就拿出来用用,不需要了,就无情的丢弃。
老镇北侯是这样,谢尚书也是这样,景王更是这样。
王羡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会嫌弃自己,给自己一个了断。
就在他心情忐忑的时候,皇上下朝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