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欲刺,不想董卓酣眠翻身,仰面看铜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半眠半醒惊魂魄,急忙回身暴喝:
“孟德何为?!”
曹操忽的一惊,忙收宝刀入匣。恰适阁外烈马嘶鸣,吕布牵马至,踏门而入。
“卧槽!真特么无语。”
曹操惶恐之下,便持刀下跪正色道:
“操有宝刀一口,特献与恩相。”
董卓轻叹一气,接过宝刀查看,见宝刀长有如短寸匕首,鎏金烫纹,刀身嵌七宝连珠,似七星北斗状,刀烁寒光纳日月,极其锋利,果真是宝刀一把。
见吕布进来,遂将刀递与孝子吕布收了,曹操卸鞘一并交于,“呼!还好蒙住了这死胖子,不然我曹操可真交代在这里了。”
吕布收刀行礼道:“义父,马已牵来,就在阁外。”
董卓披衣出阁,引曹操看马。
到了阁外,见家仆牵一烈马,马儿锋棱瘦骨,蹄踏落红生风。
曹操躬身谢道:“不知此马如何,愿借试一骑。”
董卓挺着大肚子,笑呵呵道:
“此马乃我西凉所产,性烈非常,孟德可得小心。”
董卓说罢,于是便教如何上马鞍辔。
曹操谢后牵马出相府,便急忙翻身上马,加鞭奔东南而去。
“哈哈哈,爷跑路了!死胖子你自个儿慢慢玩吧。”
曹操一路飞马疾驰,嘴里骂着董贼,
庭院中董卓没由来打了个喷嚏,侍立一旁的吕布,望门外方向,
“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义父喝破,故推献刀。”
董卓亦起疑惑之心,揉抚肚腹道:
“奉先我儿说的在理,吾亦疑之。”
正说话间,忽见李儒至,董卓便以其事告之。庭院深深,疏枝几许,风适日暖,三人对坐石桌间,乱红吹落自飘零。
李儒听罢,凝眉道:
“操无妻儿老小在京,唯独居寓所。丞相可差人召来,如彼无疑而来,便是献刀;若是推辞不来,必是行刺无疑,可将其擒来一问便知。”
董卓一听,此计甚好,即遣狱卒四人前去召人。庭院备酒等闲坐,树下风来秋意浓。
去了良久,酒饮一杯复一杯,忽而听得回报来,
“报!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守城门吏问之,操道‘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即纵马而去。”
李儒放下酒杯,盼顾眉开冷笑道:
“曹贼心虚逃窜,定是行刺无疑。”
董卓暴起怒摔杯盏,胸中愤气难遣道:
“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
李儒见董卓愤如雷霆,又道:
“此贼必有同谋者,待丞相拿住曹操便可知晓。”
于是董卓便下令遍行文书,画像张贴城门悬赏:擒获曹操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包庇者同罪。
曹操飞马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而去。
时值月黑秋雁高飞,曹操夜遁于山野河边,抬头仰望明月,寒云游荡,满眼秋意。
随即牵马河边饮水,瑟瑟秋风吹皱星河,曹操掬水月在手,破笑一声,
“死胖子啊死胖子,算你运气好啊。虽然刺杀失败了,但一切仍在我曹操计划之内。”
当自知穿越过来后,十几岁的少年便揣着明白装糊涂,演了一场瞒天过海的戏。
王允宴会献计刺董,借七星宝刀杀人,相府刺杀,托马羸弱,失败献刀,皆是少年的计划。
王允托寿诞宴请公卿,私以为遮过董卓耳目,殊不知董卓早已安插密探,监察百官一举一动,此人正是曹操!
董卓秘使曹操赴宴,故董卓第二日便晨起候之,万万不想曹操欲反,竟持刀行刺。
曹操何等奸雄,知董卓行事触犯众怒,早已不得民心,自己侍董卓身侧早晚被清算。
故计从心中起,决心刺杀董卓。
若刺杀事成,曹操便成再造汉朝之功臣,日后同王允一同持政辅佐天子,前途无量。
若刺杀不成,自己再谎称献刀,乘机脱离虎口,便可借行刺之名壮大声势,以灭董贼救汉为名,广招兵马,天下响应。
若失败被抓,便以七星宝刀,托出王允为幕后主使,董卓与自己颇为信任,凭借三寸之舌,临场倒戈。
今事不成,便自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讨贼,正合曹操之意。
故少年宴上以箸击碟,一语惊人,提出借刀,王允这等忠臣,必然答应。
第二天,董卓等候汇报,曹操故意晚到,借口马弱来迟,董卓定会赐马,一但刺杀事败,便借口献刀,飞马出城,自己无儿无妻在京,无后顾之忧。
曹操荡碎掌中明月,扑水濯面,一洗风尘。
马嘶清河少年影,月下秋风低垂草,吹不走许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