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尘埃如山> 第23章 新政(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新政(2)(1 / 3)

白郎中想了想,他竖着大拇指对郭治远说:

“你这喝过洋墨水见过世面的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你能为营里老少爷们这样想,我肯定是大力支持的!

要真想在营里卫生一下,预防预防,我倒是可以帮你再上加一条!”

白瞎子一挥而就:

第五条,重修井台高地一尺;

架辘轳置公桶,私桶不得入井!

郭治远看完,他恭恭敬敬的给白郎中鞠了一躬,然后说:

“久爷,还是你眼毒儿(眼睛毒辣)!

你这一条,比我这四条更要紧!”

白郎中说:“这一条也不是我想出来的,只是这一条最好办,也最实惠!”

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互动。*

说干就干!

第二天,郭治远特意请来了白郎中来坐镇,

在祠堂里一条一条的给村民讲《民约五条》。

他还在祠堂门口准备了一盆水,让每个村民洗了手再进祠堂,不然就是对祖宗的不敬!

他又让韩六挑了一担水,放在祠堂做示范,

告诉大家为什么要修高井台,架置公桶。

除了讲解,他还把《民约五条》抄录后,贴遍三家营的大街小巷。

营里私塾的孩童,也像背诵《治家格言》一样背诵传唱。

郭修安和李长盛还一致主张,将《民约五条》刻成石碑,立在祠堂院子里!

除了三家营,牛恒山也请郭治远去牛家庄现身说法。他也在牛家庄推广《民约五条》。

在几位族长的支持下,三家营和牛家庄从祠堂的盈余中拿出银钱,

修整加高了村寨里所有的井口,然后架了辘轳,安置了公桶。

就连一向尘土飞扬的街巷,也撒上了石灰粉消杀。

旧历新年前的三家营内外,掀起了一股热热闹闹的乡村“新政”!

一向爱热闹的于花子,也来凑热闹,他编了数来宝帮着推广乡村“新政”:

打竹板,串街巷,说说咱的新风尚;

勤洗手,剪指甲,讲究卫生人人夸;

早洗脸,晚洗脚,干干净净精神好;

扫院子,清台灶,人畜净脏分开搞;

人的碗,狗不舔,馊饭脏汤不下咽;

修水沟,整村道,白灰撒地消杀完;

垒井沿,架辘轳,公桶打水人舒服。

三家营,好福气,修身齐家事接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乡村卫生“新政”,在三家营热热闹闹的开展后,营又掀起了一股新学热。

郭治远回来的第二天,李长盛的大儿子李存仁,

一边回味着“洋糖”的甘甜,一边缠着李长盛说:

“爹,我长大了也要去城里的上新学,跟治远哥一样出洋留学!”

李长盛一边应承一边吓唬儿子:

“你要是花了钱,不能给我弄个一官半职回来,我打断你的腿!”

本小说首发-为:~塔-读小。说APP

李袁氏给李存仁泼冷水:

“你遇到这么一个抠搜(抠门)的爹,趁早绝了这个念想!”

李长盛被自家女人这么一激将,想到李家儿孙又矮了郭家一头,

他立马硬气的说:“我大方一回给你看看!”

第二年开春,李长盛真把李存仁,送到了十家镇的新学堂念书。

李家小儿子李存义,也吵着去镇上念书。

李长盛答应说等他长到李存仁这么大,也送他镇上上新学堂。

营里稍微有点家底的人家,也一时头脑发热,纷纷把孩子送进十家镇读书。

但三家营这股新学热潮,其实没有持续多久就消散殆尽!

毕竟在任何年代,上学读书这等着费钱事儿,

还是需要有点家底,才能供的起的!

三家营送进镇里读书的这些孩子,大多没有念出什么名堂。

最终坚持读下来的只有三个孩子,分别是李家的李存仁和李存义,还有在城里学新医的白之铭!

但这股新学热潮,也并非一无是处!

至少三家营的年轻一代,倒也不乏识文断字之人,

这为他们长大后的人生选择,拓宽了道路!

也在旧历新年的鞭炮声中,郭治远和周婉玉也热热闹闹的完了婚。

出了农历正月,郭治远便开始打点行装,准备赶赴省城就职。

因为他三个月的省亲假,也该结束了!

在一个春寒料峭的上午,一张署名“伏阳公学校长杨昊天”的名帖,送进了郭家。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来人指名道姓说,他是来拜访郭治远。

郭治远有点纳闷:这个伏阳公学,还有杨昊天,到底是什么来历?

郭治远出了门,他看到一个白净的书生,已经在门口等候多时了。

书生迎上来拱手施礼:

“治远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勉之,原来是你啊!”

郭治远恍然大悟。

来人正是郭治远在武备学堂的同乡兼好友——杨勉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