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六十万铁军又何惧之有?”
杨端和并没引经据典,他也说不出那些文绉绉的话,话语一如既往的朴实,没有太多的激昂之辞,但却是让原本乱糟糟的大殿,如一阵秋风扫过,顿生肃杀之气。
众人瞬间安静。
其他想开口的朝臣也沉默下来。
唯有一众博士,眼中依旧充满不满。
他们对杨端和的话不以为然,神色充满了微词,他们本就没把杨端和放在眼里过,以往杨端和很少发言,因而从始至终,杨端和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黝黑粗壮的蛮实将领,也根本不懂什么道理。
就在众博士意欲反驳时。
坐在百官之首的李斯突然站了起来。
他高声道:
“陛下,老臣有奏对。”
“丞相尽说。”嬴政面色很平静。
李斯作揖道:
“今日大宴,陛下本欲铺排国政,不料竟因博士仆射周青臣首肯秦政,引出了博士淳于越非议郡县制,并再请奉行诸侯制。”
“大政稳定六年,却能突兀生事,李斯认为,事非寻常也!”
“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六国贵族黑恶兼并欲图复辟,朝野议论蜂起欲行王道,更兼诽谤朝廷、流言谶语、贵族逃亡,凡此等等,足证复辟旧制之暗潮汹汹不息。”
“当朝论证,固不为罪。”
“然定制六年,且有陛下诏令,而能赳赳再请,亦必有风雨如晦之大暗潮催动也,所谓飓风起于清萍之末,此等汹汹之势,不能使其蔓延成灾。”
“臣建议彻查博士学宫诸博士!”
李斯话语一落。
众博士额头不禁渗出涔涔冷汗。
子襄也脸色微变。
他本以为自己的动作很谨慎小心,朝中应当无人察觉,偏偏李斯似乎神目如电,寥寥数语,便将他的心思直接抖露了出来,而且矛头直接指向他们。
更想彻查儒家!
子襄只觉后背已经湿透。
他也是第一次知晓了重臣巨匠的分量。
心中陡然生出一股不祥预感。
李斯继续道:
“今日之议,诸博士之言,皆为刻舟求剑!”
“老臣便在今日再度重申: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有治道也。非其着意相反,时势异也。”
“今秦创大业,立制于千秋万世,非儒家博士所能知。”
“流水已逝,行舟非地。”
“淳于越言三代诸侯制,子襄言分封子弟在镇抚,尽皆楚商之刻舟求剑,不足效法也。”
“是故。”
“废郡县制、行诸侯制之议当作罢。”
“以后也不复再议!”
李斯话音落下,百官纷纷点头。
博士们则尽数沉默。
嬴政虽没有开口,但谁都能感受的到,始皇的不满情绪,这一话题若是就此掀过,废除郡县制,就将彻底石沉大海,再也不能在朝堂提出。
孔鲋脸色有些难看。
他自然不想就此结束,他们的目的还没达到。
但李斯已经说到这份上了,他甚至想不到该如何回击,而且眼下其他朝臣竟皆附和,俨然是大势已去。
下意识的。
他把目光看向了子襄。
子襄脸色同样铁青,李斯这一番话下来,却是将他们的前路给堵死了,甚至于,等宴会结束,朝廷或许真会开始调查他们儒家,而今他们是经不起查的。
也不能被查!
子襄深吸口气,在脑海中想着应对之策。
良久。
他终于想到了应付之策。
只是神色已是露出了明显的疲态。
他知道。
自己的话一旦说出,恐会让儒家彻底失势,甚至会遭到始皇一系列的打压报复,但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他必须要拖。
如果不拖延时间。
朝廷真的严查,不仅私学之事会暴露,他们跟六国贵族之事也会暴露,到时就算他们逃出了咸阳,天下也将再无儒家的立足之地,他不知朝廷会不会查,但他不敢赌。
因为他实在输不起!
他没得选!
子襄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颤声道:
“臣敢请诸公子奏对!”
“郡县分封与否,当听取诸公子之见。”
“请陛下奏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