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将军,西凉军挡住了我军的攻势力,目前我军依然未能突入三河谷防线内部。”
王华听着前线传来的战报。
感到十分意外,西凉方面居然可以挡住自己这边的进攻,要知道,配重投石车仅仅几波攻击,便砸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西凉守军没有士气崩溃,反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有这种能力的西凉军队,绝对不简单,不要说签军,就是一般的西凉常备军都不一定有这种能力。
要知道,城墙失去作用,北陈大军又是守军兵力的数倍。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继续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说明城里的西凉军绝对是一支精锐部队。
看来仆固怀成留下的这支部队,不简单啊。
本来王华以为,仆固怀成率领西凉主力撤退,虽然会留下兵力断后,但是留的应该是战力不怎么强的部队。
毕竟战力强悍的部队,在这种留下来便几乎是必死的局面下,让精锐的军队损失掉,太可惜了。
如果是王华面对西凉如今的情况,王华也会选择,让战力并不算强的部队留下来断后。
虽然说战力比较差的军队留下来断后,抵御的时间会比较短,但是让精锐之师损失惨重,影响以后的作战相比,抵御时间短一点还是可以放弃的。
“传令下去,告诉戴俊博,三河谷城墙已破,不要着急,既然西凉方面抵抗顽强,那么就慢慢来。”
“让戴俊博以杀敌为上,破城为下。”
“唯!”
既然西凉方面抵抗顽强,那么王华便决定,不着急进攻。
让戴俊博慢慢来,这样可以减少伤亡。
反正西凉大军主力已经离开一天时间了,此时距离三河谷防线起码已经有几十里地了。
就算仆固怀成得知了三河谷的情况,在大军已经在撤退的途中,能不能让大军回身来救都是一个问题。
再说了,就算仆固怀成可以组织撤退的大军回救三河谷防线。
几十里的路途,步兵得花一天时间回来。
如果让步兵在几个时辰内回来,是没有作用的,毕竟人都累的快嗝屁了,到时间过来干嘛,送战功吗?
骑兵或许只要个把时辰,但是狂奔几十里的骑兵回来以后,士兵就只能下马步战了。
让精锐的骑兵下马步战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划算的。
所以王华可以肯定,半天之内,三河谷防线是等不来援军的。
当然,有没有援军其实都是一个问题。
“将军,末将请求率领重装骑兵出击,以我重装骑兵的战力,势必可以迅速粉碎西凉军的抵抗。”
这时,重甲骑兵的统帅袁绍云向王华请战。
“不行!”
王华想都没想,便直接拒绝了。
袁绍云的三千重甲骑兵,是王华手下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
王华需要他们去进攻西凉军主力,而不是把宝贵的战力浪费在三河谷这种地方。
首先是因为,三河谷防线被北陈大军突破,已经是定局了。
虽然说,目前,西凉方面还在继续抵抗,但是目前,配重投石机已经在三河谷防线的城墙上面砸出了三个缺口,并且还在其他地段继续轰击城墙。
所以对于北陈大军而言,三河谷防线,已经是一个处处漏风的地方了。
西凉军现在抵抗是顽强,但是这不过是因为,目前西凉方面的精锐部队还没有耗尽,等西凉方面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以后,西凉再想守住防线,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毕竟一支军队里面,真正可以作为主战士兵使用的人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就好像一支人数达到十万人的军队,别看人数有十万,就真的以为这十万人人人都可以拿刀砍人。
实际情况可能是,这十万人,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以有胆子拿刀砍人。
而这四分之一的人,便是军队里面的精锐士兵。
战场上的胜负,便是由这些士兵来来决定的。
而另外四分之三的人,其实更多是担任气氛组的存在,在战场上面壮壮声势,充充人数,吓唬吓唬对面。
所以在战场上,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支军队明明只是被对方歼灭了很少一部分军队。
明明还有大批兵力,但是却迅速崩溃了。
这便是因为军队里面的精锐士兵被敌方消灭了,剩下的气氛组战斗力实在拉跨。
带兵将领,知道这些人没有太大的用处。
敌军一旦发起进攻,这些气氛组士兵根本靠不住。
所以为了避免被敌军全部歼灭,只能选择撤退。
这也是历史上,很多将领可以以少胜多的关键。
比如历史上大魏吴王孙十万的成名战,合肥之战。
孙权之所以会被张辽八百破十万。
除了当时孙权没有准备,阵型混乱,自身军事才能拉垮以外,也和张辽率领的八百士兵都是精锐士兵有关。
当然,不是所有军队都是这种情况。
比如说杨护率领的八千突袭部队,便是从北陈各支部队里面挑选的精锐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