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内,周扬等人身系安全带,在飞机巨大的噪音中逐渐拉升高度。
随着飞机的高度的上升,周扬明显感觉到飞机身上的抖振感明显。
这是因为飞机自重太大,再加上飞机的稳定性不高导致的。
虽说这个程度的抖振确实是在飞行员能承受的范围内,对飞机的操控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于后面调试雷达设备的工作人员的影响就大了。
一旦真到了战场上,巨大的噪音外加如此频繁的抖振,必然影响雷达操作员的正常工作。
当下,周扬立即将这个问题记录了下来。
同时,周扬感觉到空警一号的动力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劲,飞机在爬升的时候,显得有些许吃力。
这一点从飞机引擎的巨大轰鸣声,也能反映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周扬早晨一过来的时候就想到了,毕竟机身上携带的那个7米直径的雷达罩就极大的增加了飞机的重量,此外那么大的一个罩子也改变了飞机的线条,极大地增加了飞行阻力。
而图四轰炸机装备的是四台АЩ-73ТК发动机,其功率必然不够用。
不过从飞机现在的形体来看,应该是已经换上了国产化了的涡桨-6发动机。
但是现在来看,动力依旧不足。
很快,飞机便爬升到了平流层,颠簸的状态有所减弱。
此时,试飞员立即向地面塔台汇报情况。
与此同时,后面雷达操作舱里的工作人员也迅速行动起来,并将机上的843雷达打开了。
雷达舱位于图-4轰炸机的中段,即用原来的炸弹舱改装成密封舱,这里也是雷达操作员工作的地方。
不过周扬仔细查看了一下雷达舱的布局,发现空警一号的布局非常的落后,分系统仅仅包括警戒雷达系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显示和控制系统、敌我识别系统、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导航和引导系统、电子对抗系统。
这些倒没什么,最主要的是通信和信息处理非常的落后。
空警一号是利用UHF和VHF波段的电台分别担任空地和空空通话,在雷达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送环节上,缺乏实用的人机界面,不得不折中依靠手工标图和语音通信传报空情。
这样落后的数据处理以及通讯方式,在实战中必然会极大地影响预警机的作战能力。
且眼下数据传输设备采用无线电传机改装,空域的空情显示主要以图板作图表示,所以操纵员和控制员必须紧盯显示器,不然很可能漏看空情。
总而言之,空警一号的技术真的不咋样,且设计理念与世界预警机技术相差很大。
而就在周扬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全都记录下来的时候,雷达显示屏上面突然出现了一个亮点,接着操作员大声说道:“报告,发现敌军战机,方位东南,距离280公里!”
紧接着,负责通信的科研人员立即将“敌情”汇报到地面指挥中心,让他们进行核实。
很快,地面指挥中心就有了回应,情报准确。
这意味着空警一号对中高空目标的探测还是很不错的,能在280公里外探测到敌机目标,这已经达到了外国的先进水平。
再次测试成功,让飞机上的科研人员都有些激动。
但就在这时,周扬突然说道:“给地面发报,让那架目标飞机做低空飞行!”
“是!”
很快,通讯员就将周扬的命令传送回了地面。
仅仅过了不到三分钟,雷达上的亮点突然闪烁了起来,然后竟然在显示屏上消失了。
空警一号上采用的是布置多个雷达P型显示器,此外还有2个A型显示器,在发现目标消失后,操作员当即在其它几个显示器上寻找了起来。
但是,上面确实没有敌机的信号源。
当下众人立即调整探测角度,减小盲区。
很快,目标信号源再次出现在显示器上。
见状,众人稍稍松了口气。
但很快,目标信号再次消失了。
就这样,空警一号上面的科研人员不断的调整着雷达的探测角度,与对面的“敌机”展开了猫抓老鼠游戏。
但是,敌机的信号源一直都是处于断断续续若隐若现的状态。
尽管并没有彻底的跟丢敌机,但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空警一号在探测低空飞行目标的时候,效果堪忧。
这对于一款主打预警探测的预警机来说,缺陷可以说是致命的。
周扬也知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机载雷达的性能有直接关系。
这也让周扬想起了“空警一号”项目下马的原因!
空警一号项目下马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个就是周扬之前吐槽的飞机平台太老。
图-4飞机虽然做了改进加强,毕竟保留了原来的结构,强度上可能有平台故障隐患。
第二个原因就是雷达不达标,由于未能突破当时新兴的脉冲多普勒技术,导致“空警一号”的预警机雷达,从陆地上空探测低空目标时,地杂波太强,探测性能比较一般。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掌握新兴的脉冲多普勒技术,当时贼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