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全城的百姓全部闹起来后,到时看这商鞅还能如何去坚持他的新法,又怎么去给城里的众多百姓一个交代。
只要那商鞅这边扛不住压力,到时便只有来求我们的份,到时候我们还能趁势提出一些减免赋税的要求。
很快众人便开始不断的忙碌起来,府中的下人更是在不断的搬来运去,仿佛是在运送着什么东西一般,然而却没人注意到远处悄悄趴着的道道身影。
翌日。
整个泰州城的商铺全部都统一的关起门来,仅剩下少数的顶级世家商铺在开门,然而里面却没有任何粮食。
虽然牧州自己的商铺也在开门,但却没有粮食出售,对于此事也只能深表无奈。
而运气好没有被抢掠到的百姓,在出来购买生活物资时,一时间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完全不知道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家里留有存粮的人还好上一些,那些没有存粮的人就算是跑遍了整个泰州城的大小商铺,都没有看到任何一家商铺有米粮卖给他们。
所以众人只能去参加以工代赈来换取生活物资,好确保家庭里面的人能够正常生活,一时间粮草的锐减使得商鞅变得压力山大。
第二天一大早,众多百姓还是发现整个泰州城内的商铺依旧还是没有开门,就算开门的也没有米粮进行售卖。
这时全城的很多百姓都已经开始慌了,而且还包括了那些家里还有存粮的百姓。
虽然他们家里还备有一些存粮,但因收入问题也不是太多,所以只要这些商铺一直都不开门的话,到时候很多家庭的米缸都得直接掏空。
虽然有着秦军的以工代赈能够续命,但秦军每日的粮草消耗速度,他们的心里也是十分清楚,到时候一旦断粮的话,他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何况很多人的家里还有老人孩子,一旦断粮的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而附近的树皮草根早已经被人啃得干干净净,到时候就算是易子而食也会时有发生。
而在第三天之时,有些暴躁的百姓更是直接将街边的商铺门都给砸烂了,然而里面却是连一粒米都没有看到,就好像整个商铺都被人给搬空了一样。
这时城里突然传出一则风声,说是秦军强行阻断了城内商铺的米粮通道,想要将米铺的大米全部强制征收,从而导致商铺变得无米可卖。
一时间众多百姓纷纷懵逼,不知道哪个消息才是对的,众人一时间变得将信将疑。
而众多世家的家主和士绅豪强此时却是待在家里,让各家的私兵和护卫将院落给牢牢看好。
如果有百姓胆敢前来闹事的话,便让他们直接乱棍将其打走。
俗话说的好,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只要传播的够久之后,众多百姓自然会从不信变得信任起来,谁让秦军一来便无粮可卖了呢?这不是秦军的问题还是谁的问题。
而商鞅此时也正带着王二牛和众多护卫正在巡城,因为谣言的问题所以想来了解一下城内百姓的情况。
然而看着从身旁匆匆而过的百姓,时不时还会向他点头问好之后,商鞅不由得放下心来。
虽然他也为百姓的处境感到担心,但此时的他却在等待一个答复,而没有收到答复前,他也仅能够尽量的去稳定城内治安。
而昨天已经让人发出公告,说正从牧州调遣了大批的粮草过来,所以众多百姓的情绪此时还是有着些许稳定。
要不是有着商鞅的以工代赈,说不定他们这些人早就已经饿死街头。
所以如今虽然难以买到粮食,但有着以工代赈的存在还不至于让他们饿死。
而之前商鞅的所做所为,也让他们对于秦军多了一些信任,更坚信有着大批粮草正在调来。
而商鞅此时正走在泰州城的居民区里,其实此时这里已经不能再称呼为居民区了。
做为泰州城内首当其冲第一个遭受到兰州军劫掠的地方,这处居民区的房屋已经变得破败不堪。
要不是商鞅及时的帮助众多百姓搭建帐篷,估计在这寒冬腊月里得冻死不少人。
所以此时这里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棚户区,就算是牧州境内的那些破败贫民窟,都要比这里看起来好上一些。
而这些棚户区内的居民百姓,基本上都去参加了商鞅的以工代振,仅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留在帐篷之中。
虽然这里只有泰州城八分之一不到的面积,却是容纳着泰州城内超过一大半的百姓人口,所以这里的脏乱差情况可想而知。
不过随着商鞅一路巡查下来之后,已经发现此时的情况和以往大为不同。
虽然很多百姓还是面露愁苦,但却有了一丝生存的希望,而且众多百姓对秦军的看法已经改观,不在像以前那般的惧怕秦军。
而随着商鞅进入到棚户区的深处后,更是看到许多在缝缝补补着帐篷和衣物的老者。
虽然五十多岁高龄的他们已经老眼昏花,但仍旧在努力帮忙做着家中的一些杂务。
而跟他们坐在一起的,还有许多爹娘去参加以工代振后,独自留在家中的小孩。
此时还有着许多六七岁左右的小孩子,虽然全身的衣服破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