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战火雄魂> 第035章 将星陨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35章 将星陨落(1 / 3)

还在护国战争结束前,蔡锷将军的病况就因军务劳顿而日益加剧。紧张的战事结束后,他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多次致电云南军政府请求辞职养病,未获允准。

民国五年,即1916年6月24日,北京政府任命蔡将军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7月6日,北京政府又进一步任命他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这时,蔡将军的喉病经德国医生施治后,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肿痛加剧,甚至声音全失,说不出话来。他的精神萎顿,饮食也骤减,本应该好好休养治疗,但四川军政各方纷纷来电邀请他立即到成都就任,他只得拖着病体从泸州赶到成都赴任。

蔡将军到达成都后,带病坚持工作,很想有所作为。他大刀阔斧地整编川军,统一财政收支,并制定军队、官吏奖惩条例。但因病势日重,实在无法坚持工作。于是再三电请辞职治病,并保荐护国军参谋长罗佩金代理川督,戴戡代理省长兼会办四川军务。

8月7日,蔡将军获准假两个月,随即离开成都东下,于8月28日到达上海治病。他的老师梁启超特意来看望他时大惊失色,因为昔日年轻英俊的蔡将军此时已经瘦得形销骨立。梁老师几乎连蔡锷的面目也认不清了,喉咙也哑到了发不岀一点声音。

在上海医生的力劝下,蔡将军随后只得再次东渡日本,于9月底进入九州福冈大学医院治疗。这期间,北京政府颁布授勋令,授予蔡锷一等勋位。在授勋排名中,蔡锷仅次于孙中山先生和黄兴。

蔡锷离开上海时,黄兴也是重病在身,但他竟抱病专门前来码头为蔡锷送行,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没想到仅过一个月时间,在日本治病的蔡将军就收到了黄兴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的唁电,黄兴的死讯让他更是悲痛欲绝,但他仍坚持在病榻上亲自作挽联相赠。

11月8日凌晨,蔡将军病情严重恶化,他自知已到最后关头,于是打起精神口授遗电,凌晨四时,一代将星终于溘然长逝,年仅34岁。

当时也在日本的蔡将军挚友蒋方震在拍回国的电报中,对蔡将军之逝作了如此述评:“一年以来,公恶衣菲食以戕其身,早作夜息以伤其神。临终之际,犹以未能裹尸为恨。然蔡公身虽未死于疆场,实与阵亡者一例也。”

蔡将军的英年早逝,引发了举国上下的悲痛。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在得知其讣讯的当日开会决定下半旗以致哀悼。北京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民国六年,即1917年4月12日,蔡将军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了国葬。

国葬当天,虽大雨滂沱,行止不便,但送葬队伍仍有上千人。北京政府正、副大总统和军政机关以及广东等10多个省,还有岳州、衡阳、邵阳等地,以及参议院等单位,都派出了送葬代表送葬。

湖南督军谭延闿及各官员、军队,冒雨徒步护灵上岳麓山。下午2时,蔡将军灵柩运抵岳麓山万寿寺后山的墓地,由谭延闿领首,举行了隆重的下葬礼仪。在17声葬炮和哀乐鞭炮声中,护国英雄、一代民国军神蔡锷将军的英魂在此长眠和安息。

蔡将军的病逝,让李向东悲痛欲绝,他犹如第二次失去亲人那样感到了无比的痛苦和忧伤。

李向东自蔡将军从上海东渡日本开始,就一直作为他临时的贴身卫队长,带着十几个卫士紧跟在蔡将军的身边,并和一班专门负责蔡将军的医疗和饮食起居等事务的人员一起,陪伴着蔡将军走完了他最后的这段人生旅程。

这段经历虽然短暂而痛苦,但却使李向东迅速成熟,他学会了超越眼前的痛苦去思考问题,特别是在蔡将军的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在蔡将军治病期间,李向东深受蔡锷的信任,将他的许多书稿交给李向东帮他整理校正,李向东由此了解到了蔡将军的生平和他不凡的人生。

蔡将军出生于1882年湖南邵阳一个贫农家庭。自小就表现出超常的天赋,6岁开始读书习字, 9岁便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对联文章等也能信手拈来。

相传,当地知府命人在衙门口写下上联,令全城饱学之士前来衙门对下联。上联是:中秋月不明,挂一盏灯,替乾坤增色。

恰巧路过的小蔡锷,当着知府的面对出了下联:惊蛰雷未动,擂三通鼓,代天地回春。

蔡将军此联境界之高远,对仗之精准,令知府大人当场拍案叫绝。

蔡将军12岁那年就高中秀才,被誉为“神童”。就在这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当世有识之士,拉开了变法图强的序幕。

受时代影响,蔡将军最终放弃光宗耀祖的家族使命,将“国富民强”定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他果断放弃科举,转而钻研新学。

随后,他又考上了由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接受了更为系统的新思想理论的学习。

此后,蔡将军继续东渡日本求学,中途为了给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报仇,毅然回到长沙参加自立军起义。自立军起义失败后,他奋而将自己的名字“蔡艮寅”改成“蔡锷”,取刀剑锋刃之意,随即投笔从戎,再赴日本报考士官学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