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义表叔是生产队副队长,他应该算是牛泪嘴村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
以前,牛泪嘴村都是姓张的,后来,有几户张姓人家道中落,就把田地房子卖给郑姓人家,这样牛泪嘴就不再是姓张一个姓了。
张木子从到生产队学劳动学干活开始,郑绍义表叔就把他带在身边,不但教他劳动知识,还给他讲《水浒》、《三国演义》、《说唐》等故事。
那时候,张木子还没有看到过这些书籍,郑绍义表叔给他讲的时候,使他听得津津有味。
郑绍义表叔的确是喜欢张木子的,他也看好张木子。当张木子后来从部队转业下来当了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后,有次回老家,张木子去看这个八十多岁的表叔时。
绍义表叔喃喃地说:“木子,都是我当初不识宝,只是看到你家穷,没有看到你读的书。哎!错过了!”
张木子不知道郑绍义表叔错过了什么,就问道:“表叔,您老人家错过了什么?”
“哎!木子,要不是我听信别人说你家里穷的话,你张木子就做我的女婿了!”
“哦!”张木子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老人家竟然有这种想法。
张木子朝表叔笑了笑:“表叔,你是看不起我呢!你嫌我家里穷呢!”
“哎!木子,这是我当表叔的人不是识宝啊!”
看得出来,郑绍义表叔是非常后悔的。
郑绍义表叔所说的是他的幺女郑惠。郑惠比张木子大两岁,他俩也曾一块放过牛,一块参加过生产队的劳动,是比较熟悉的。她人虽然长得很白净也耐看,但她不是张木子喜欢的类型。
那时候,张木子家里尽管很穷,但他对郑惠确实没有一丝心动。
郑惠后来与张木子一个堂哥订婚了,两三年后,他们也拜拜了。
张木子曾把郑惠与李梅秀做过比较,郑惠除了稍微白净一些外,其他方面还真不如李梅秀。
后来,有一年,张木子从部队回来休假时,看到郑惠回娘家帮助父母亲收稻谷,她见到张木子时,那言语那表情好像流露出遗憾、后悔的意思。
张木子读高中时,很久都没有与生产队的人打照面了。
这天是星期六,张木子从学校回到家后,就到山里去牵牛回家,路上碰到郑惠。
郑惠见到张木子时是一脸的惊奇。
“木子,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好久都没有看到你了!”
郑惠说着竟然双手抓住张木子的两只胳膊,他俩的脸都快要接触了。她那个表情和动作真想拥抱张木子一下。
张木子真的没有想到郑惠会对自己这个样子。张木子当时如果胆大一点的话,顺势抱她一下她都不会反对的,可张木子却没有那样做。张木子如果那样做了的话就要对她负责到底。一是那时候木子已经名花有主了,二是郑惠不是木子喜欢的人。
第二天劳动时,郑惠竟然有意无意地向张木子靠近。
中午吃午饭时,母亲对张木子说:“儿子,你是读书人,自己要拿定主意啊!郑惠赶不上梅秀,你不要自己乱了方寸啊!”
张木子清楚母亲的话中之意,就对母亲说了郑惠抓住自己的胳膊的事。
这时,张木子才从母亲的话中得知,父母亲并没有看好郑惠。
如果父母亲看好郑惠的话,那年表叔借钱给父亲时说的那句话,父亲一定会就坡下驴,顺势同意表叔说的,两家就成为亲家了。
这些都是父母亲后来告诉给张木子的。
当年,父母亲有了郑绍义表叔借的钱后,心中的底气也就足了。
父亲趁大姑再次下来催问的时候,对大姑说:“这事由李梅秀的父母亲决定时间,她们什么时候来我们家都行”。
最后商定:在春节前张木子母亲生日那天,李梅秀到他家来。
可在这期间出了一个小插曲,差点使李梅秀到张木子家的事情又黄了。
父母亲和大姑商量决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母亲生日这天,李梅秀到张木子家来,这样就正式订婚了。
母亲为了给李梅秀买礼物,就专门去赶破石。
那天,在破石供销社,母亲看上一件姑娘穿的花衣服,就准备买这件衣服。
母亲正拿起衣服看时,七妈王青玉从外面走进来问道:“你买这个小姑娘穿的花衣服干什么?”
“你七妈,我给你说嘛!木子他大姑给木子做媒介绍了一个女娃娃,过几天就要到屋里来,我得买个礼物给女娃娃呀!你七妈,你看看这件衣服要不要得?好不好看?”
“这件衣服要得,也好看!可我们从来没有听你们说过这事啊?我本来还想给木子说一门亲事呢!没想到他大姑竟然跑在前面去了!”
“哦!”母亲一惊:“你七妈说的是哪个呀?”
“你猜猜,看我会说哪个?”
母亲心想,该不会是木子说的琼玉吧?
母亲想起了张木子那天漏嘴说出的话来。
母亲看着七妈轻轻地笑了笑:“你七妈快说吧!我猜不出来!”
“你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好好的想一想?”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会是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