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下晌,永寿宫大殿再次召开了御前扩大会议。
此次进入永寿宫的,不光有文官,还有五军都督府的武将们。
朱载圳看到武将们也来了永寿宫,他心道:看来今日父皇会颁布命我统兵迎击鞑靼的圣旨。
文臣武将们聚齐。青纱帷帐内的嘉靖帝敲了一下铜罄。
司礼监掌印李芳展开一张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裕王朱载坖为征虏大将军。领京营十五万人马前往蓟州迎击鞑靼。务求御敌于国门之外。另命兵部尚书杨博为参军,随军出征。”
朱载圳傻眼了:怎么可能?让我三哥统兵?父皇您就不怕三哥当留学生啊?
怪哉。圣旨都是内阁草拟、司礼监批红的。严嵩父子拟旨之后,为何没有告诉我?
司礼监的黄锦、陈洪也没有提前告诉我?
朱载圳望向了严嵩。严嵩似乎有意躲避朱载圳的目光,他低下了头。
严嵩父子没提前告诉他,是因为这对父子两日前商定“最近先离景王远点”。
至于黄锦、陈洪,他们根本没参与批红。批红是掌印李芳独自完成的。
裕王一脸喜色,他叩首道:“儿臣领旨,谢恩。儿臣绝不辜负父皇的信任!”
朱载圳想要提出异议:“父皇......”
嘉靖帝直接打断了朱载圳:“圳儿你是想预祝你三哥旗开得胜,对嘛?
呵,朕的两个儿子,一个平定了东南倭患。这回另一个又要大胜鞑靼俺答汗,扬我大明国威。
朕真是古往今来第一有福之帝王,有两个英武的皇子。”
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朱载圳也不好提反对意见。
嘉靖帝又叮嘱杨博:“杨博,你要好好辅佐裕王,打好这一仗!”
杨博也没办法,只得叩首领旨。
嘉靖帝笑道:“好了,朕就在永寿宫中,静待坖儿得胜的消息!”
朱载圳的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把京营全部兵力都交给三哥带到蓟州去?越想越悬啊!
当日,户部左侍郎张居正、右侍郎王国光来到东宫,拜见朱载圳。
朱载圳给二人赐了座。
这二人面面相觑,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好开口。
朱载圳道:“叔大、汝观,咱们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王国光道:“王爷,裕王此次带十五万大军驰援蓟州。粮草供应是个大数目。怎么供应,还请王爷您明示。”
朱载圳闻言色变:“汝观、叔大,你们在侮辱我!
你们以为我会因夺嫡之争,故意让你们户部卡三哥的脖子对嘛?
你们太轻视我了!
在外敌入侵时,一切个人恩怨都要放下,一切以大局为重。难道你们认为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不懂?
还问我怎么供应。自然是敞开供应。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三哥如果能击败俺答汗——他好,大明好。大明好,我就好!”
张居正个和王国光闻言,离座跪地叩首,齐声道:“臣糊涂。”
朱载圳又叮嘱二人:“宁、泉、广三个贡赠使司的银子,这几个月来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国库。国库现在宽裕了许多。这回供给给大军的粮草,不但要足,还要精!米要精米,面要细面。盐巴、菜蔬、猪肉亦不能少!
蓟州离京城只有两百里。这些东西要保质保量的往蓟州运。
不要心疼银子。银子花了还可以再挣。我费尽心思从东南弄银子,不就是为了富国强兵嘛?”
就在此时,黄锦禀报:“王爷,申时行奉您的谕令进宫了。”
朱载圳道:“叔大、汝观,你们立即回户部操持军粮供给的事。黄锦,带申时行进来。”
不多时,申时行来到了东宫大殿。
朱载圳吩咐申时行:“汝默,你是做过状元的人,文采斐然。你立即草拟一篇文章,为裕王出征壮行。记住,一定要在文章里大力褒扬裕王。”
申时行一愣:“用咱们的报纸褒扬裕王?”
朱载圳道:“错,是大明的报纸!我三哥带着明军弟兄们抗击外敌,我总该替他敲敲边鼓,壮壮声威。”
申时行拱手:“景王爷跟裕王爷果然是兄弟情深、兄友弟恭。”
朱载圳道:“那是自然!毕竟我们是亲兄弟。记住,一定要在裕王出征前,将报纸印刷出来,这一期就免费发放给百姓吧。”
申时行有些为难:“您定的是报纸七日出一期。下一期要六日后......”
朱载圳道:“这不成问题。可以印刷‘号外’。所谓号外,就是朝廷发生大事件,为了让百姓及时知晓,临时印发的报纸。”
申时行拱手:“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办。”
翌日,京郊演武场。
裕王身披御赐的金盔金甲,腰间系着尚方斩马剑,威风堂堂的检阅京师三大营。
三大营十五万人马聚齐。这些年在杨博的编练下,三大营将士军纪严明、军容肃然、杀气凛然。
十四万六千名五军营士兵,个个高大威武。手持长枪、刀剑等兵刃。比卫所军的那些老弱残兵、废物点心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