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天下寻珍> 第一百二十八章 宣州定窑(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八章 宣州定窑(二)(1 / 2)

胎色白,胎质细腻坚致,胎釉接合紧密,器表施釉均匀,釉表滋润光洁,胎釉白中闪青。这确实是定窑瓷的特点啊!

本文首发为*:塔.读小说APP,欢迎下载APP免费阅读。

“杨老师!这只‘白釉刻花方瓷盘’确实是定窑的特点。呃!如果说不是定窑,我倒是觉得它更接近辽白瓷,而不是宣州窑。”

向北寒坚定地说道。

杨起荣点点头说道:“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在古玩鉴定行业中是很重要的。”

用手拿起那只方瓷盘,轻轻地抚摸着莹润的釉面,接着说道:“小北!你的判断没有错,这的确是一只定窑‘白釉刻花方瓷盘’,不是辽代的,也不是唐代的,正如你说的那样,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物件。”

一边的邓伟伦呵呵一笑,接口说道:“老杨之所以要提起宣州窑,一方面是考验你能不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更多地结合实际给你讲解一些中国古代窑口的知识。”

杨起荣接过邓伟伦的话,说道:“‘宣州窑’一词最早见于清代蓝浦著录的《景德镇陶录》。只有短短的四句记载:‘嫩荷涵露透琉璃,缥色何如秘色瓷。昨夜月圆新试碾,宣州雪白凤州诗。’对宣州窑的起源情况记载不详,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后来,有学者在东门渡窑遗址考古时,采集到刻有‘宣州官窑’楷书款识标本一片。从残片标本形制上分析,应为罐类器物,标本显然是五代晚期产品。目前国内仅存的十余片标本中,最晚的尚在北宋,由此可以认定宣州窑创烧时代是在北宋之前,并可能到唐代,而绝不会晚至元代或元代之后。”

指着向北寒手里的白瓷方盘,继续说道:“我给你讲这宣州窑,目的就是想告诉你,这定窑和宣州窑有着密切的联系。”

宣州窑作为皖南(安徽南部)地区一代名窑,它不是单一窑场,而是一群窑。数千年来,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逐步掌握了烧造陶瓷技术。唐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最重要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对陶瓷需求量的增加,使制陶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规模。

这和中国的青铜文化是共生共存的。陶瓷业与冶铸业同时并存和发展,相互取之所长,互为补充,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

自唐末以来,由于连年战乱,导致了历史上出现了数次北方民众的大面积南迁。在宣州瓷窑址考古工程中,工作人员在附近的村民中了解到,那里的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系北方迁居于此。

口口563743675

北方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北方的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将北方制陶技术也带到了这一地区。因此出现了自唐代到两宋期间,皖南这一地区的瓷器在釉彩装饰上流露出北方瓷釉装饰上的特征。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所产生瓷器既具南方制瓷的细腻作风,又具北方瓷釉装饰方法上的粗犷特点。这一延续发展的制瓷工艺,后人对它进行断代,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实物资料,也是区别于其他窑场产品的明显标志。

“这宣州窑看起来与定窑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原因就在这里。定窑的工匠南迁到了宣州,发现那里的崇山峻岭中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瓷石和粘土等制瓷必需资源,富足的燃料为烧造陶瓷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就开创了宣州窑。而皖南古代地处吴越,这里所生产的瓷器,无论在工艺、造型、釉彩、装饰方法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吴越文化特征。以前的陶瓷考古将这里的瓷器产品统称为越窑系,直到近些年才把宣州窑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窑口。所以,鉴别宣州窑与定窑的关键,除了胎釉颜色外,瓷器本身的风格是关键。”

杨起荣拿起那只“白釉刻花方瓷盘”,接续说道:“小北!这只瓷盘在胎和釉的颜色上与宣州窑的区别非常细微,不是行里人很可能都忽略了。但两地两个窑口的瓷器风格却有着不小的差别。就比如说这种方形的瓷盘,南方窑口基本不会生产。只有靠近北方,崇尚以方为美的地区才会出现。”

“你说的没错,这是一只真正的定窑方瓷盘。虽然有着典型的契丹民族的风格,但它确确实实是一只后梁宫廷用瓷。至于小勇关心的价值问题,我还真说不好。因为这个时期的瓷器存世量非常稀少,它又是一只方形器。这行里人都知道‘一方顶十圆’的说法,所以就更难判断了。”

李肖呵呵一笑说道:“有什么难判断的。这古董文玩行就是靠稀缺判定贵贱,靠喜好决定市场的行业。据我所知,这只‘白釉刻花方盘’是迄今为止唯一出现的一只后梁宫廷用瓷。遇到行家,三十万出手不难。如果遇到喜欢的,视如珍宝,爱如生命的大玩家,一百万也是它。”

“哇喔!这我就放心了,八万变百万,行了!赚大发了。”

赵勇拍着胸脯子说道。此时,它最关心的是自己心里那辆二手的大切诺基会不会变成小轿子。

“小子!这还不算什么。这只‘倒扣芒茬’才是个大漏。”

杨起荣抄起那只定窑白瓷大碗,说道:“虽然那只盘子是宫廷用瓷,就是所为的官窑吧。但毕竟是后梁这样的小朝廷的官窑,能够认可的人并不多。老李说的那种肯出三十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