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再一转眼过去,半年匆匆而逝。
时间来到了八月。
粮食有了收成。
收成在预料之内,不是很多,但是足够生活了,要是稍稍省着点,还能余一些粮食。
除此之外,城外的另外一半灾民也搬进来了城内。
朱梓心底也放松了许多。
刚好一年时间。
现在事情都结束了,总算是可以开始下一阶段了。
而有了灾民的帮助,他相信接下来的一切建设都将会很快,就像这上塰县城,不然怎么可能在一年之内将城内大概建设好?
灾民们闲不住,自告奋勇。
朱梓见此也不阻止,他不是一个迂腐的人,所以在保证粮食的情况下,其他地方一切节俭,将钱全部投入建城。
于是开始建造码头。
这个码头,自然不是一般的码头。
以后航海贸易,还有大军进攻倭寇,朱梓对这个码头很是重视。
花了大价钱,买了许多的材料。
就连钉在水里的不是木柱,而是一根根粗壮的铜柱。
看的那些工匠大为震撼。
他们何事见过这般阵仗?
在听到朱梓的规划以及要求之后,工匠们更是咂舌,这个码头可不得了了,怕是能存在几百年的时间。
而朱梓在安排好码头的事情之后,心思暂时就不是放在这上面了。
他在盘算。
如今城也是建好了,五十万人也差不多了,等后面城池繁荣起来吸引人来上塰县周边定居就是了。
码头已经动工,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就一件事。
开始航海!
航海挣钱,将香料这一条营生也弄了。
然后开始囤钱,为后面的征伐倭寇做准备。
征伐倭寇需要的钱财才是最多的。
造大量的船;招兵买马后军饷的发放;供给大军操练的粮食;还有大量的军备。
除去造船的消耗少一点,其他的三个都是大头。
每一项都不比建城所需要的银钱少。
所以等码头建造之后,就是造一些大船,开始航海。
那么当前码头还在建造,朱梓也开始为后面的航海做准备了。
航海是有风险的。
大海之上要是出现什么意外,那可以说是必死无疑。
所以朱梓也不强求,找了一些愿意去航海,然后找人教他们有关航海的知识。
同时也开始准备航海需要的物质。
……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四个月之后,码头完工……
再三个月后,航海船只造好,物质准备妥当,开始航海……
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洪武十九年。
在目送航海的队伍离去,朱梓也不松懈,他不会就这样干等着这支队伍到来,所以继续筹备后面航海的队伍。
因为前面一切都准备好,已经实行过了,所以后面速度很快。
在后面的四月跟五月,另外两只队伍也出发了。
三支航海的队伍都有各自的任务,有的是去天竺处理香料的事情,也有是一路沿途在每一个地方进行交易,打探消息……
七月份,第一支队伍回来了。
就是最先出发的那一支,也就是去天竺的那一支。
结果很顺利,那一船香料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物品,让朱梓放下心来。
并且船上还下来了几个天竺的人。
经过在船上几个月航海人员与他们的相互教导,他们也能勉强沟通了。
天竺那边皇室很喜欢大明的物品,尤其是玻璃,以及赠送的两把燧发枪。
虽然不是朝廷而是独自出使,但是朱梓毕竟是皇子,所以也代表了皇室。
天竺表示愿意与大明、与朱梓友好交流。
如果大明这边愿意,那以后他们也会建造航海的队伍,来大明这边进行友好交通。
朱梓自然同意了。
他现在为的,可不就是这一些?
而在接下里两个月内,其他的两支队伍也归来了,或多或少都带来了收获。
当然,也不止全是好事。
不好的情况也有。
第二支队伍在海上遇到了一些问题,损失了两艘大船,尽管已经全力求助,但落水之人还是有大半葬身海底。
朱梓对此默哀,也给予了他们家人好处。
保证死去的人家人以后无恙。
而这航行顺利归来的消息,自然也是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
并且朱元璋一直就高度关注朱梓这边的一举一动。
任何风吹草动,在一天之内都会出现在他的案几上。
在得知天竺愿意跟大明友好沟通的情况下,朱元璋第一时间就是催促朱梓,让他赶紧带着那几个天竺来人入宫见他。
朱梓他自然不会推辞。
就算老朱不来找他,他也会主动去找老朱。
于是安排好在上塰县的这些人,当即带着那几个一股咖喱味的天竺人士往皇宫而去。
这几个天竺人士貌似有点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