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弟,你在想什么?”
朱榑看着朱梓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信报,忍不住发声呼喊了一句。
毕竟是大家都在等着他开口,他这么一直不说话自然不行,尤其是商量的还是他们的几位哥哥。
况且,本来双方之间已经有很大的矛盾了。
朱梓也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对着看着自己不满的朱樉跟朱棡、一脸平淡的朱棣,带着歉意的开口了。
“抱歉,一下走神了。”
“无碍。”朱棣轻晃了一下脑袋回道,随即又开口道:“现在魏国公来援,我们还是抓紧商量一下后面如何吧。”
朱梓点头示意,正要开口,他那对面的朱樉就开口了。
“现在虽然魏国公派人前来支援,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安全了,毕竟鞑靼跟瓦刺可不会等我们。”
“我们一路行军如今深入草原,鞑靼、瓦刺必然会赶在援军到来之前与我们碰面,所以我们还是赶紧撤退吧。”
待朱棣说完,朱樉看着众人率先发言,其语气并非是商议、而是独裁般,仿佛他才是指导人。
甚至于在看众人时,其目光已经略过朱梓。
这显然不是在征求什么意见,而是有意将朱梓排挤在外,所以话是说与其他三人听的。
而对于朱樉这一举动,其他三位藩王表现各不相同。
朱棡看样子是与朱樉意见统一;
朱棣没有表态,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朱榑则是皱眉,对于朱樉这一举动不满。
不过大家都没有说话,因为朱梓这位当事人还没有开口。
而对于朱樉撤退的决定,朱梓从来不认同。
撤是不可能撤的,要是撤退了,到时候跟援军结合或者是鞑靼跟瓦刺算到在他们赶到之前自己会先于援军汇合,那这情况他们又哪还会进攻?
毕竟他们是来擒自己这些皇子,而不是与七万大军血拼。
就算能打赢又如何,有七万大军的阻拦,都足够自己这些人往后撤退好几回了。
所以算到如此情况,他们肯定不会再进攻。
而且知道徐达援军到来,他们也不可能猜不到天元帝的打算,这时候要是还进攻,那脑子就是被马踢坏了。
所以这些因素,自己是不可能撤退的。
不说再继续行军,但是绝对不能撤退,现在在原地等待调整就是最好的。
要是一经撤退,鞑靼跟瓦刺肯定就不会来了。
他们不来,自己到时候如何谈?
还有朱樉这无视自己的一番举动,这让他也有了脾气。
大明的情况跟现在及后面的局势他是看不出来吗?
要是合作达不成,大明要面对的是北元、鞑靼、瓦刺三方加起来总三十五万的大军啊!
尤其是这三十五万大军还是都准备好的,在他们草原深处的部落,谁知道后面还能再召集多少兵马?
而自己大明呢?现在总归才十五万!
就算算后方十万大军招齐,那也才二十万,而且这二十万里面,后面集结的十万大军装备可都是没有配全的,且也没有进过太久的训练。
到时候全面开战,就算让女真去牵制那也好不了哪去。
可能不会败,但是这二十万的士卒打完不知道还剩多少?
所以,这是能不开战就尽量不开战。
本来他是想劝朱元璋停战的,但是后来才知道因为是北元主动挑起的战事欲进攻大明,所以这一战不是自己这边能决定的。
且不论现在这些,大明国内前面已经接连两次大战,钱财银两皆是不足,当前最要紧的应当是先调养生息几年。
不过因为这战事避免不了的缘故,他才想出缓鞑靼征战女真三方的法子。
虽然是有点个人因素在其中,但是并不多。
主要打的一个以战养战的目的,同时剪清北方这一团乱麻的局面,再将倭寇这一些不安稳的因素给清理掉,最后就可以不分心的专攻鞑靼。
相比起这个,谁还愿意去跟现在的草原硬拼?
而现在就因为自己置身险地,所以就惜命然后不管一切部署?再加之血书一事关于朱樉在自己藩地为非作歹,朱梓如今对其的印象已经是很差了。
想着这些,朱梓慢慢的扫过一眼四人,淡淡的开口说道:“撤退不可能撤退,接下来时间就一直在此地调整。”
“同时斥候全力探查前后敌我两大军的行军,大军也自明日起全部警戒,甲不离身随时听从调遣。”
众人沉默,对于朱梓还是一意孤行的想法,他们虽然不愿但也还是提前就能猜到。
沉默了好一会,就在朱梓准备散场的时候,朱樉开口打破了平静。
“那就这样吧,皇兄们都回……”
“我还是不同意。”
朱樉插嘴打断了朱梓的话,冷冷的看着他再次说道:
“本来还以为你有多厉害,但是这些时日过来看你根本就丝毫不懂战事,尤其是战场上竟然还带着女人玩乐!”
“现在想来,你以前的那些事根本就是父皇推加到你身上的罢了,一切全仗着父皇的宠爱,现在无谋无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