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弘农郡。
华阴县,太华山角。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朗朗的读书声,从一处草庐中传出:“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主位上杨彪听着儿子高声诵读,手捧竹简的他也是充满了欣慰。
“老爷!”
这在这个时候,一名侍者走了进来,将一封名刺递给杨彪,躬身行礼道:“外面来了一人,自称朝廷谏议大夫,这是他的名刺!”
随着侍者入内,杨修的读书声为之一止。
“谏议大夫?”
杨彪目光微凝,拿起名刺翻开来看。
“荀彧?”
看着名刺上的内容,杨彪眉头微微一皱,谏议大夫一职不算权重,但历代以来,都是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而荀彧虽然小有名气,可还入不了杨彪之眼。
“不见!”
将名刺放回桌案,杨彪淡淡出声,对方以官身前来,显然是朝中之事,他现在并不想参与其中。
“父亲!”
不待侍者应声,杨修摇了摇头道:“如今中原风云变幻莫测,咱们在昨日夜里,也收到了武侯府千万书籍为聘的消息,以孩儿之见,这朝廷的谏议大夫,咱们当得与之见上一面!”
父亲的心思如何,杨修自然清楚。
他虽然也劝过父亲数次,然父亲的态度依旧摇摆不定,他也没啥办法。
一面是家族传承。
一面是厚重皇恩。
祖父去世,天子把该做的都做了,若是他们这个时候跳出来,与其他世家为伍,却多少有些忘恩负义的味道。
况且杨修并不认为,他们的态度能改变什么,与其如此左右摇摆,不如一开始便处于不败之地。
杨彪朝侍者挥手道:“带人过来吧!”
“喏!”
侍者恭敬行礼,随后离开了草庐。
“修儿!”
待侍者走后,杨彪面色复杂道:“书籍关乎家族百年传承,咱们难道真的就这样放弃,任由书籍发展壮大吗?”
“父亲,咱们没得选!”
杨修面容正色道:“书籍乃段修所创,先不论其初心如何,仅凭那五郡数百万民心如铁的百姓,咱们就拿段修没有丝毫办法!”
“不仅仅是咱们!”
“天子对段修态度暧昧,就算天子想要动五郡也动不了,更遑论天下世家?”
“既然动不了段修!”
“那么书籍流入中原,便是大势所趋,是迟早的问题,于大势相抗实为不智,我杨氏又岂能行不智之事?”
“杨公子高见,在下佩服!”
就在这个时候,荀彧踏步入内,含笑夸赞道:“素闻杨公子有天纵之才,今天一见,方之名不虚传!”
“见过文先公!”
说完荀彧朝杨彪躬身行礼,开口道:“彧冒昧到访,还望文先公多多包涵!”
“荀大夫客气了,入座吧!”
杨彪面色稍缓微微摆手,安然受了荀彧一礼,他现在虽无官职在身,但自身承袭的爵位还在,这一礼他也受得起。
“谢过文先公!”
荀彧闻言连忙道谢。
“见过荀大夫!”
一旁杨修朝荀彧行了一礼。
“荀大夫!”
打量一阵了荀彧,杨彪开口道:“你远道而来,不知此行所谓何事?”
“彧为杨氏而来!”
荀彧坐好以后,正色道:“亦为大汉而来,更为天下百姓而来!”
“呵呵!”
杨彪闻言轻轻一笑,开口道:“荀大夫口气倒是不小,只是你未免太高估了杨氏,与后两者相比,杨氏只能算是微不足道!”
“文先公此言差矣!”
荀彧面色不变,开口道:“杨氏自光武中兴,先有稚渊公德才兼备,品性高洁,拒绝王逆征兆而始!”
“其后伯起公,刚正不阿,不屈权贵,上疏直谏,被百姓盛赞称为关西孔圣,四知先生!”
“再有叔节公四任刺史,公正廉明,为官一地必然造福一方,百姓无不为其歌功颂德!”
“伯献公更是不输先贤,天子以文烈为谥,便能证明一切!”
“如此厚德博学,忠贞体国的杨氏,又何来微不足道一说,文先公过谦了!”
杨宝字稚渊,虽然没有做过官,但对方的品性与气节,才是奠定后世三代太尉的基础,荀彧就是要提醒杨彪,你们祖上先贤个个为国为民,你们可不能长歪了!
“荀大夫!”
见父亲面色阴晴不定,杨修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