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带伤征战,吃了大亏,旧伤复发,终于不治身亡。临终前周瑜力荐鲁肃为大都督,孙权也采纳了。诸葛亮为了去江东挖墙角寻良将,决定去江东为周瑜吊丧。诸葛亮带上赵云及其他保驾军士,备了厚礼去了。
诸葛亮在那里亲诵祭文。祭文并不长,几百字而已;而且写得情真意切,文采盎然。全文共计十三个韵,用韵十分灵活自然。短文用八个“吊”精炼地概括了周瑜伟大光荣正确的一生,从事业和生活两方面都为人生赢家(迎娶白富美小乔真让P民我羡煞不已——要知道聚了小乔不仅成为汉臣之婿根正苗红,而且更和吴旧主孙策成为‘一担挑’,成为皇亲国戚了);更为巧妙的是在全文的末尾诸葛亮也没忘为自己脸上擦脂
抹粉,“助吴拒曹,辅汉安刘;犄角之援,首尾相俦”这四句既点出了孙刘联盟的极端必要性,同时又抬高了自己——称刘蜀黍是“助吴拒曹”,这其实是巧妙地篡改了史实(真实的历史是刘蜀黍拒曹其实是为了自救),白让东吴欠自己一个天大的人情!刘蜀黍的军师诸葛亮的狡诈多谋由此可见一斑!
可能很多大大会在这个场景对周瑜哥哥和孔明蜀黍都颇有微词——大家可能都会认为两人都气量狭小,一个似乎卯足了劲要把对手气死,一个似乎因为对方强于自己就耿耿于怀,王八对绿豆双方都有严重的问题。其实并不然!周瑜和诸葛亮其实并无什么私人恩怨;两人之所以会针尖对麦芒斗得你死我活,其根本原因两人分属不同的
阵营,各为其主。如果非要说私交,两人的私交甚至可能还算和睦,因为两人都是人生赢家都是智勇双全之人,英雄相惜;而且从诸葛亮写给周瑜的那封情深意重的信以及在吊丧时的恸哭失声,估计两人的私交还是很不错的!
既然私交很好,那为什么两位会屡屡生死相扑?其根本原因在于私事为轻,**为重;为了双方的主子和内心那份坚定的信仰,两人只能水火不容,将对彼此的信仰深埋在心底。
而周瑜的突然归去让这份深藏的情感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可以说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日日夜夜盼着老对手死,好为自己的主公除去心腹大患,然而在内心的情感上又不愿意对手败亡,可谓矛盾之极!
即使如此,诸葛亮此次吊丧之行
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在江东延揽人才大挖墙角,其次是为了修复与东吴的关系(这点诸葛亮并没明说),最后才是为了私情。然而诸葛亮吊完丧吃了饭就匆匆上船跑路,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诸葛亮在筵席上并没有发现什么被东吴能被自己挖墙脚的人才。
东吴并不缺乏人才——由于战乱较少而导致大批北方人氏南下避难,因此人才济济,文臣武将灿若新河,层出不穷。然而孙氏三代的统治都很稳固,因此想在东吴挖到墙角搞些可用之才回去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诸葛亮借着酒宴的机会寻找、试探了几番,没有结果,只好怅然而回。
就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又撞上了庞统。庞统号称“凤雏”,在名气上是和
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物(P民我个人认为其在人格修养方面不如诸葛亮,否则就不可能贪功冒进,惨死于落凤坡下)。其故意穿了一身道装,如孔雀开屏般想引起诸葛亮的注意。面对这送上门来的人才诸葛亮很是兴奋,一番叙谈后诸葛亮亲自写了封推荐信,告诉庞统如果东吴不重用你,你随时可以持信来投奔刘蜀黍!庞统答应了。
东吴方面的新任大都督鲁肃力荐庞统给孙权,孙权同意接见。然而庞统面貌丑陋颜值不高,孙权是最喜欢“看脸的”,因此对其很是反感;再加上其似乎对周瑜不敬(周瑜是典型的“小鲜肉”,因此最得孙权宠爱),因此被孙权彻底打入冷宫,从而损失一员顶尖谋士!由此可见真是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