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攻占了江夏,杀掉了江夏主将黄祖,报了父仇。本来孙权准备派兵守卫江夏,却被张昭所阻。张昭的反对原因有二:首先,江夏是孤城,不好守;其次,黄祖被杀刘表肯定会兴兵复仇,我们正好可以诱敌深入一举歼灭,夺取荆州。
不幸的是孙权同志居然采纳了他的意见,撤出了江夏,仅仅只派甘宁驻防夏口港。这番话看起似振振有词,实际漏洞百出。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江夏可是个大郡,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经济地位都十分的重要,是进击刘表的桥头堡,进可攻退可守,放弃江夏而驻守夏口其实战略任务只完成了一半;再说刘表年老多病,如果要**江东必然会请刘蜀黍挂帅,而刘蜀黍生性狡猾又新得诸葛亮这么个“地里鬼”,难道会在曹操一家独大的情况下贸然倾兵出击?
事实也证明张昭的见解是大错特错。刘表闻听黄祖兵败被杀大怒,想请刘蜀黍挂帅讨吴;而刘蜀黍听从了军师诸葛
亮的建议,以防范曹军为由而巧妙推脱。
在刘蜀黍的建议下刘表还派了长子刘琦驻守江夏,张昭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但这并不能完全怪罪张昭,毕竟张昭对“外事”并不在行;错在人主孙权,你不能避人所短用所长嘛!
刘表找到刘蜀黍,对他说我年老有病,不久就要离世;我死后你就权掌荆州吧!刘蜀黍闻言坚拒,即使诸葛亮多次相劝仍然不改初衷。可能很多大大们看到这里会觉得这刘蜀黍实在太迂,这不劳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大半个荆州(欠缺宛郡),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然而事情真的有那么简单吗?
P民我不敢苟同。虽然刘蜀黍是个有原则的人以这种方式占有荆州不符合他的处事原则,但不可否认刘蜀黍也深刻洞察了刘表的真实内心。刘表虽然宽仁开明但还没开通到连自己的基业都赠予外人的地步,否则他为什么会深夜求教刘蜀黍关于遴选继承人的问题?
所以刘蜀黍禅让是假试探
是真,刘蜀黍幸亏没有接受,否则可真是惹了**烦了!
刘琦被继母家不容,生命都危在旦夕,他求救于刘蜀黍的军师诸葛亮,诸葛亮为他出了个计策:向自己的父亲刘表申请驻防江夏。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谋略高远——驻防在外就成了实力派而且天高皇帝远,蔡氏家族就是再想找麻烦也就不容易了!
曹操这边也没闲着,此时的他觉得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是不安分的刘备,于是乎便派了大将兼宗室夏侯淳统领十万大军进攻新野。这下子轮到诸葛亮展示了,但由于刘蜀黍和诸葛亮“食则同桌,睡则同榻”惹得刘蜀黍的另外两位好基友关羽和张飞妒火中烧,因此诸葛亮的作战方案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得打上个大大的问号!要知道计谋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不下去再好的谋略也是一纸空文!
现在诸葛亮刚刚依附寸功未立就收到如此器重,元老派肯定是不服气的,那怎样才能确保自己的绝妙计谋能得到
稳步实施?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用了一种极为决绝的方式——他向刘蜀黍借了帅印和佩剑,用以号令三军,先斩后奏。
诸葛亮的计策非常巧妙,他充分利用了天时(当天月色不明而且有大风)和地利(道路狭窄且草木茂盛)之便,采用火攻加伏击的战法来破敌;而且为了确保战法成功诸葛亮还特意派了赵云和刘蜀黍两路部队诱敌!真可谓是计中有计。诸葛亮的计策十分大胆自信,连刘蜀黍都被他派出去打仗,而自己却留守新野稳居后方,刘蜀黍倒也心胸宽广并不计较,他对诸葛亮的作战方案半信半疑却也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了。不得不为我们的刘蜀黍点赞!
看来军事家肯定得是个杂家!首先你得懂政治,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其次你得懂心理,因为任何一场战争中都会有心理战;最后你还得懂得天文、地理和气象,这样才能做到天地人三位合一,百战而不殆。
刘蜀黍对不愿服从诸葛亮
军令的关、张二人道“勇须二弟”,P民我的“较真癖”又犯了——P民我经过一番艰苦的考证后发觉这里的“勇”字可不是指“勇气”,而是指“武力”!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刘蜀黍在这句话的前面还说了这么一句“智赖孔明”,难道诸葛亮缺乏勇气?这是不非常重视可能的,诸葛亮身为刘蜀黍之军师,指挥数千缺乏实战经验之农夫去抗衡曹氏之十万大军,这难道不是大勇吗?
夏侯淳一如其余曹操的宗室爱将一样,勇猛有余智谋不足。而副将于禁、李典甚至韩浩都颇有谋略,他们都敏锐地觉察出不对头,然而“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们的劝谏并没有被采纳。
而诸葛亮的计策非常巧妙,他非常重视去端敌方的老巢和消灭敌方的辎重部队。端掉敌方的大本营敌人就失去了立足点;而辎重部队覆灭就会直接威胁军队的生存(在现代战争中)。所以诸葛亮捏柿子尽拣软的捏,结果一下子卡住了敌方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