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陛下问到学员名单的事,成敬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上面写着备忘录三个大字。
上行下效,皇帝喜欢记备忘录,身边的太监看在眼里,觉得是个好法子,自然就学了去。
成敬还有点小创新,特地给自己的备忘录里每一条,都做了目录,将事情浓缩成几个字,记在最开头的十几页里。
没多久,他便用目录找到有关学院名单的记录,看完记录后,成敬答道:“回禀陛下,石总兵还没把学员名单交上来呢。”
朱钰挑了挑眉毛,一份学员名单,无非是按照功勋进行排名,怎么这么久,还没写好交上来?
他很快反应过来,难怪最近朝堂上文武大臣面目越发和善,原来还有学员名单的作用在内。
只要是眼睛没瞎的人都能看出来,皇帝大力推动的军校,必将会对今后的权贵阶级,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第一批进入军校的成员,未来必将是前途无量。
朱钰亲自担任校长职位,杨洪担任副校长,更是加重了军校的分量。
无论是谁,都不敢忽略军校学员名额背后所蕴含的利益。
想必正是因此,石亨直到今日都没把学员名单交上来。
他受到的压力,估计要比自己预期的大多了。
这种情况下,石亨左右不是人,哪敢撰写学员名单?只能是拖着了。
成敬眨了眨眼睛,小声道:“石总兵是个明事理的人,按理来说不该这么慢,是不是在等于大人回来?”
这话的意思挺简单,是在提醒皇帝,像这么重要的事,石亨不可能故意拖延,必然有什么令他迟迟不敢交出答卷。
这种情况下,是不是等到于谦回京,会更好一些?
貌似也就只有于谦,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分量,保证学员名单的公平公正。
石亨相较而言,就要差上许多,面对文武大臣的虎视眈眈,他不怂不行,不然真有可能在床上莫名摔断腿!
大明的文武百官,可都不是省油灯,真要发起狠来,一个比一个狠。
炙手可热的利益近在眼前,谁都不会主动让步。
要是石亨敢在利益没分配完之前,擅自把名单交给皇帝,他们敢让石亨背后中十枪是自杀!
朱钰摇摇头,对这一幕的出现,心里倒不抵触,反倒觉得挺好。
现在商量好,以后才好办事,不然军校若被孤立,也是件麻烦事。
文武大臣愿意为此而争,反倒证明他们认为军校能办好,认为军校值得投资。
否则,一块臭熏熏的垃圾放在哪儿,又有谁会去争?
看最近朝堂上的氛围愈发和善,估计关于军校第一批学员名额的竞争,已经逐渐进入了白热化。
这时候,自己身为皇帝,保证自己看好的那些人能进入军校就可以了。
过度介入,反而不是好事。
不过放任不管,也不行。
算算时间,距离朱钰当上皇帝有几个月了。
这几个月里,他碰到过挫败,也斩获了不少战绩,要说当皇帝的经验,终归是总结出来了一些。
有时皇帝不表态,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很容易让人误会的态度。
关于成员名单这件事儿,朱钰必须得表明自己的态度才行,多少得做点事。
否则,文武大臣们恐怕会认为:“皇帝这是在默许,任由咱们去争”。
到时指不定能闹出什么丑闻来。
对眼下的大明而言,过度的内斗不是好事。
朱钰一边熟练的填装弹药,一边思考该在何时介入其中。
等到枪口迸发火焰,子弹迸射而出,命中远处的稻草人,才终于得出结论。
“此时不是介入的时机,至于何时才是时机,还需根据实况判断。”
也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坐山观虎斗,就别乱搞了。
放下手里的枪,朱钰拿起自己的备忘录来,在上面记下此事,回头慢慢思考该如何处理。
至于现在,朱钰还有更要紧的事。
“成敬,准备好人马,朕打算出门一趟,看看京城如今的模样。”
成敬闻言一愣,没想到皇帝会在这时出门,试问历朝历代的每一任皇帝,哪有刚被刺杀就大摇大摆出门去逛街的啊?
朱钰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大批人马颇为不便,朕想看到的是真实的京城,而不是经过锦衣卫整理后的京城。”
“就不要带太多人了,带上十几个人,便衣着装,一同出行即可。”
不止是锦衣卫需要便衣着装,他这位皇帝同样如此。
想看到真实的京城的模样,就不能端着架子。
朱钰此举并非是福至心灵,脑袋一拍就决定了。
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先前的刺杀,对整个大明的刺激都很大。
如今的他对眼下的大明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他一旦死了,江山倾覆,军队内乱,文武互相斗争,搏命厮杀,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惨剧。
文武大臣很可能会借这次刺杀发挥,试图让他这位皇帝移宫,住进皇宫里头,住进他们为皇帝打造的笼子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