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兰看向自己的丈夫周向北, 趁王翠芬瞅不见的时候,给他一个劲的使眼色,让他说说他不干人事的娘。
周向北犹豫了一会儿, 正要张口,就被周老抠给打断了,
“叫我看, 你娘说的对,扫厕所挑大粪这活干起来也不费啥劲, 就是脏了点, 臭了点, 但这有啥的,越是脏越是臭,干起来就越光荣。
我周家的媳妇就没有怕臭怕脏怕吃苦的, 工资还那么多, 老大,你弟媳妇在家那可是啥都干的,人又会勤俭持家过日子,又孝顺我和你娘, 干起活来,麻利的很。“
这话不就是说给她赵玉兰听的吗?说她比不上老二那个不下蛋的媳妇,没有她会过日子, 没有她孝顺他们, 嫌她懒,嫌她不好。
“就是,你弟弟那个媳妇, 花钱一点都不大手大脚的, 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掰花 , 从不嚷嚷着要买好衣裳穿,她身上穿的衣裳,还是捡我的哪,穿破了就再补补,一点都不败家。
更不描眉画红的出去乱招摇,乱勾引野男人。
天不亮就起来下地干活了,在家洗衣做饭都是她,我想洗件衣裳,她都和我急。
家里有啥好吃的,都拿来孝敬我和你爹,她自个都舍不得吃,对我们俩好的很。
村里人人都夸她勤快,贤惠,孝顺……对了,她还从来都不气我和你爹,那嘴说话可甜,可好听了,人好的没法说,贤惠的没法说,咱老周家能摊上这样的好媳妇,真是上辈子烧高香了。“
王翠芬当着赵玉兰和周向北的面把另外一个儿子的媳妇,夸成了一朵花。
老二媳妇再好,不是也不会给他们老周家生娃吗?不会生娃的女人,连只鸡都不如,有啥好夸的,她给她生了四个孙女孙子,也没见她这个婆婆和公公,谁夸过她赵玉兰一句。
赵玉兰打心眼里就瞧不上那个一直呆在乡下的妯娌,这个妯娌比她晚一个月进门,爹是当地的木匠,当初她先进的周家门,她家里穷,给她置办不出啥东西,连床被子都拿不出来。
她是背着一个小包裹进的周家门。
在她们乡下,她是当大嫂的,那个刘小蛾是后进门的,她的嫁妆不能超过她的,否则就是故意给她这个大嫂难堪。
一般家里有俩儿子要结婚,如果是大儿子先结的婚,那小儿子定下的媳妇家里,就要托人打听前面大儿子的媳妇都陪嫁了啥东西,不能压过大媳妇的。
这是规矩。
可那个刘小娥进门前三天,就让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去她家给她搬嫁妆,光大衣柜就给打了整整四个,能躺下三四个人的大床给打了一个。
什么四脚的刷了红漆的箱子,吃饭的方桌,长桌,椅子,凳子……带双喜字的搪瓷盆,城里时兴的牡丹花样的床单,枕巾。
还有什么带着喜鹊登枝的红色毛巾被,光棉被就陪嫁了整整三床不算,还有好几身新衣裳,新鞋子。
刘小娥的嫁妆周家一个院子都摆不完,甚至都摆到了外面,她到现在也忘不了,结婚那天刘小娥穿着一双从城里买的皮鞋,身上穿着老二陪她去县城做的一身好料子的衣裳,腕子上一对打的银镯子。
头上还带着一朵红花,被村子里的大娘婶子都夸着,热闹的不行。
一个月前她赵玉兰这个大嫂结婚的时候都比不上这样热闹,比不上这样排场,甚至有些寒酸。
她当时还傻得不行,觉得那都不赖了,可等刘小娥一进门的时候,处处对比,才发现自己这个大嫂结婚的时候,压根就比不上这个弟媳妇刘小娥。
刘小娥还没进门就压了她一头,结婚的时候,更是压的她头都抬不起来,她这样做,让她这个大嫂的脸往哪放?明明都是周家的儿媳妇,她这个大嫂不仅娘家比不上弟媳妇的,就连嫁妆都比不上。
公婆虽然嘴上不说,可从她们对嫁妆多的不行的刘小娥的那个态度,都能看出来差别。
弟媳妇婚后第二天,她这个婆婆就给她炒鸡蛋,做猪肉炖粉条子,她那个抠搜的不行的公公,在刘小娥回门子那天,更是抓了一只正值壮年的老母鸡,让她带回去。
要知道,当时一家一户只能养两只鸡,在乡下,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那可是一份重礼啊。
而她赵玉兰当初婚后第二天,吃的是前一天席上的剩菜,回门子周老抠就让拎了一包便宜果子。
明明都是周家的儿媳妇,他们却这样偏心,给刘小娥做面子,就不给她做,凭啥当初她回门的时候,不给她抓家里的老母鸡?
婚后第一天,让她吃剩菜剩饭,不让那个刘小娥吃?
这都怪她家里穷,他们都瞧不起她,所以才这样对她。
其实这也不怪王翠芬和周老抠,当初先定的赵玉兰,赵玉兰家里狮子大开口,张口就要三百块钱,他们见她家里实在难,就给了。
既然给了大儿媳妇家里彩礼三百块,那给二儿媳妇家也是这个数。
可人家二儿媳妇家里,把这三百块钱的彩礼一分不留,全给闺女置办成了嫁妆,甚至还出钱,让闺女给老二买了一身结婚时候穿的中山装。
老二结婚那天脚上穿的鞋,都是刘小娥的娘给做的。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