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阶让人把章管事带回去的两箱笼银子抬回了拥军坊,他不差这些钱,外甥有出息,他姐有依靠他就放心了。
他那孬种姐夫自己跑了,姐姐一家大出血又没有什么进项,他哪里好意思收这个钱?
再说,辛阶虽然当了商人,官家子当商人,在大多数人看来,那便是自甘堕落了,这十来年,辛母和辛邺都当他不存在了。
但是辛阶这个人,为人急公好义,他虽每年往云天送那么多粮食,其实他本人是做丝织的,不是粮商,送粮食到云天不过是知道赵家经常自掏腰包接济被克扣军饷的将士,辛阶一是想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二呢是不想因为银钱的事让自己姐姐为难。
所以这次赵宝山捐了那些船,他心里十分高兴,觉得这个外甥像自己,哪里还肯收这个钱?
当初分家的时候,辛邺作为长子得大头,临安城的宅子,云天的老宅,并家里存的古玩等都是他拿的,辛氏得了一副嫁妆,辛阶呢,则得了祖母留下来的纺织厂,江南的纺织业很发达,按理说纺织厂很值钱。
可是因为和金国的协议,每年吴国都要献给金国丝绸无数,这些丝绸,官府从江南的这些纺织厂里购买。
但是官府的收购价低不说,吴国官员们的尿性就是窝里横,生怕生产的丝质量不好,惹怒了金国,只好往死里压榨产丝的商人,把江南好好的丝业搞得愁云惨谈。
若是经营不下去了正好,官府直接低价收购,一只羊薅两次,辛阶受不了这样的鸟气,等姐姐生了双胞胎之后。就毅然决然地卖了纺织厂,跟着朋友前来越国做生意了。
越国最近几年发展农桑,养蚕的人家不少,产的丝多,更重要的是,越国鼓励百姓创新,只要有丝厂能制造出更有效率的梭机,官府便免税,丝厂还可以获得和官府合作的机会。
这样的政策是一层一层下达的,丝厂直接让身经百战的织女们创新,一旦创意被采用,直接奖励五十两甚至一百两。
在这种万众创新的氛围下,百姓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如今,冶城的梭机,已经能顶上吴国的两三倍速度,越国,早几年就往吴国倾销丝绸了。
如今战乱,陆路自不必说,水路也受到了影响,辛阶的丝业也受到波及,但是他还是很乐观的。
因为他们在越国建国初就来了,算得上是头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丝绸买卖受到了影响,但是现在冬季,他们产棉布做冬衣,直接卖给军营,生意还在做,再说以后吴国那些有钱人过来了,不怕丝绸没销路。
虽然如今谭嬷嬷等住在赵家,但是他们还没有正式落户的地点,若是一个月内没有到官府去确认住址,就会被遣返,因此,袁氏一直记挂着这事儿。
她人生地不熟,正好辛阶一家住在西市,袁氏便想在西市给陪房买宅子。
辛阶是个很热情的人,再说,开口的是他姐姐的婆婆,他哪里会不答应?
今日才安顿下来,他们又去了一趟宫里,辛阶就让他们先歇息,他回去问问哪里合适,明日再带他们去看。
…
隔天一早,一家子吃了早点,带上几房的陪房,事关自己的陪房,多年的情分,就连辛氏这样一个不爱出门的主母都要去,原本没宝水什么事儿,辛氏是想让宝水留在家里…
但大家伙儿都去了,就剩宝水孤零零一个,宝山要劝,宝水先道:“娘最是擅长这些庶务,我跟着去瞧瞧学学,日后嫁人了打理起来才不叫人骗了去。”
赵宝山暗笑,宝水一个小孩儿,哪里懂嫁人不嫁人的事儿,只是昨日见舅母林氏拿嫁人的由头去哄辛氏,今日便举一反三学舌呢。
辛氏心想,以往也听说有些糊涂虫,下人骗她一枚鸡蛋一百文她也信,辛氏自然不希望宝水做这样的糊涂虫,以后宝水添宅买庄她也没法时时在旁边盯着,便觉得这确实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辛阶这次引荐了西市一个牙行的慕掌柜给他们认识,再过一日便要过年,但是生意来了,谁也拦不住啊,再说人家要买三座宅子,光是手续费就能有几十两,谁不来谁是傻子。
慕掌柜带他们去看的是大安坊的几座二进的宅子,一座有十几间房,很够住,周围住的都是些小商人,衙门捕快等,也安全…
在冶城,这样大小的宅子要三百多两,袁氏和辛氏眼睛不眨一下,便买了。
签了契书,去官府过了户,谭嬷嬷张嬷嬷等便在冶城也落了户。
一行人又去辛阶家吃饭,辛阶家在隆昌巷买了一个三进的大宅子,他家人口不多,院子很大,辛阶更是请了匠人砌了一个山水园林,一进去,仿佛又回到云天一般。
辛氏和袁氏爱呆在院子里,赵宝山和宝水却待不住,城西的怀德坊就在西市上面一个坊巷,赵宝山便打着买书的由头,带着宝水到西市去逛逛。
年关,西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好些个人家辛苦一年,就盼着过年,一家子出动来采买年货,人山人海,辛氏自然不放心他们兄妹二人出门,让一堆人跟着,更是让宝水带上帷帽。
即使这样宝水也很开心了,因为在云天的时候,她出门的次数真是一双手数得过来,西市的热闹程度连赵宝山见了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