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瑜扶额坐在案前,颇为头疼:“昨日为何不拦着朕?”
一旁熬着醒酒汤的尉迟睿直叫苦:“奴才自然拦了陛下,可奴才哪里能拦得住啊。”
他道及昨夜事:“昨夜您醉了酒偏偏要去遥雪殿寻端王殿下,可夜深了,端王殿下早已歇息了,您回到宫中后,见着两仪轩那屋子还亮着灯,便跑过去了,奴才是想拦也拦不住。”
听他这百般无奈的言辞,楚怀瑜闭了闭眼,不忍回忆昨夜的糗事:“下次朕要喝酒时,捆着朕。”
“陛下您可折煞了老奴,”尉迟睿递过熬好的醒酒汤,笑道,“就是您下旨,奴才也不敢呐。”
“罢了。”楚怀瑜轻缓了一口气,接过他递来的汤碗。
尉迟睿叹了一口气:“陛下您怎就对一个外臣这般仁慈纵容。”
论纵容,楚怀瑜恢复几分正色,不答反问:“依你看,那袁将军,与端王可有几分相似?”
尉迟睿皱眉,有些恍然:“端王殿下久居深宫,面貌温婉,色白如脂,可那将俘常年卧战沙场,肤貌黑黝,眉目肃然,这乍一看,确实难以将二人联系,可若仔细瞧嘛……”
他转脸看向楚怀瑜:“这骨相轮廓却有吻合之处。”
空碗在掌中悠转,楚怀瑜若有所思。
尉迟睿疑道:“陛下可是在怀疑什么?”
“朕只是在想,他家中仅有一母,而其母原是魏国人,而后为何跨越这中原楚国远赴郑国。”楚怀瑜深思道。
尉迟睿应道:“这其中许是有什么难处也未必。”
“不,”楚怀瑜轻摇头,“娴嫔母并非中原女子,即便皇兄有着一半的中原血统,却也并不似个中原人。”
他目无聚焦地盯着某一处,指腹有一下没一下地敲击着碗口:“这姓袁的,倒比皇兄,更不似个中原人,世间怎会有这样巧的事。”
不知是想到了哪一处,尉迟睿不再应话了。
楚怀瑜正思考着,门外走近一个小太监,通传道:“陛下,两仪轩那位捎奴才给您传话。”
这才过了半日,便又要来戏耍他吗?楚怀瑜不悦地应声:“说。”
只听小太监道:“袁公子邀陛下十五出宫赏花灯。”
楚怀瑜:“……你说什么?”
小太监感知事情不妙,颤颤巍巍地回:“袁公子邀…邀陛下出宫……赏、赏花灯。”
楚怀瑜抓住案上的竹简,正想发作,怒至心口又压了下去:“退下吧,朕已知晓。”
待人走后,他命尉迟睿:“替朕拟一道圣旨。”
--
两仪轩。
自家将军捎人传话又没说缘由,啊蕴有些不解:“将军为何要邀楚小皇帝出宫赏花灯?”
知晓他心中困惑,袁沃瑾却并不解释:“赏灯自然要——与‘佳人’同往。”
啊蕴正想再说什么,门外忽然走进一行人,为首之人是楚宫大内总管尉迟睿,他肘间躺着一道佛尘及一道明黄卷旨。
尉迟睿斜眼扫过屋内的人,高声道:“袁琼听旨——”
啊蕴有些疑惑地低头看眼袁沃瑾,不知这小皇帝突然下了什么旨,莫非是自家将军惹恼了那小皇帝?
袁沃瑾也有一些疑惑,但仍拨着轮椅上前。
见人已至跟前,尉迟睿才不急不慢地拿过肘间圣旨,而后展开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郑国大将袁氏弃旧从新,忠于新主楚天子,因其忠贞贤淑,才德兼备,另侍寝有功,特封为一品夫人,钦此!”
一品袁夫人:“……”
尉迟睿低睨着眼前一脸阴沉的人,笑道:“陛下传旨,夫人抗接圣旨,邀约一事便作罢。”
袁沃瑾咬牙:“臣、接旨。”
尉迟睿冷笑一声,将圣旨递至他面前:“夫人可要拿好了。”
低眸间,他端倪了他几眼,这么一瞧,他的眉目骨相深邃突兀,貌相却与端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难怪小皇帝三番五次将他错认。
袁沃瑾并不知他在想什么,眼下关注全然在这一道圣旨上。
直到尉迟睿走后,啊蕴抓过他手中的圣旨掷在地上:“将军,那狗皇帝如此侮辱您,您还邀他一同赏灯?”
袁沃瑾近乎咬牙:“那就更该邀他一同赏灯了。”
虽应了邀约,但为了遗忘那日糗事,楚怀瑜特阅了两日奏折,好在新一品袁夫人倒也识趣,并未再打扰他。
两日后。
梁宜替袁沃瑾施过针后,仍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这一回,小皇帝没有让他立即退下,而是从他还未收起的施诊布袋中取过一枚银针,不咸不淡道:“朕近来也觉双腿酸痛,不若太医替朕也施几针。”
梁宜愣了一愣,而后问道:“陛下具体是哪里不适?”
楚怀瑜坐在案前,瞧了瞧不远处坐在轮椅上的大将军:“你给他施得哪里,便也给朕施哪里。”
梁宜置针的手一抖,好一会儿才低着头回话:“陛下的酸痛不及如此,不宜同法施针。”
楚怀瑜放回手中的那根银针:“你怎知朕的酸痛不及他?”
听着他语调不惊的问话,梁宜心中愈加惶恐:“臣,可观测得出、陛下的症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