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辑的信那里得到了启示,凡妮莎就好像突然找到了人生的导向标。
不可否认,人总是会下意识忽略自己已拥有的东西,甚至将其弃之如敝。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人又会肆意夸大他人所有——生活在现代却又偏偏艳羡着过去的荣光,生活在此国又羡慕彼国,拥有漂亮的学历和容貌、又转而羡慕他人的健康……
她过去隔着网线,欣赏过去维多利亚的风情,维多利亚人也未尝不会隔着薄薄的纸张,迷醉于未来的文明。
凡妮莎想通了,她决心改变一二——尤其是自己的写作思想和观念。
她要在这个世界的纸张上重现未来!
正义的、不正的、善良的、丑陋的、文明的、野蛮的……她统统都要表现出来。
未来不是乌托邦,却也并非地狱。
当下——维多利亚也必然如此。
白色的纸张摊开在书桌上,凡妮莎拉开椅子,拿起笔,奋笔疾书。
艾米莉见状,露出隐秘的微笑,她转身离开,轻轻地挂上门,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从小时候便开始创作的艾米莉深知,她的小妹妹有倾诉的欲望了。而这份欲望或许会无疾而终,或许会结出虽完整却不大漂亮的花朵……但她总归是开始了。
凡妮莎并没有察觉到艾米莉的离去,或者说,她已经无心去关注他人了。
凡妮莎全身心地投注到写作中。
凡妮莎并没有严格按照编辑的建议来——她的理智告诉她,那样的确会得到不错的结果,可她的情感却拼命拉住理智的缰绳,让前者停下来,仔细考虑考虑她的心、考虑考虑她长久的将来。
写小说致富必然是条长远的路。凡妮莎的本心虽说只是为了挣钱,可倘若全然没有热爱,只有钱恐怕也难以坚持下去。
至少对她是这样的。
写不喜欢的东西能赚一时的钱,却终究会被她放弃。
凡妮莎想写什么?
在众多元素中,她当然最想写虚拟神经世界,可神经世界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而互联网——即使只算人工智能的概念,那也至少得等到图灵的诞生。
可这时候不过19世纪中期,图灵的爷爷搞不好刚刚呱呱坠地,20年过后,剑桥会多一位风流却聪颖的学生,他搞大了女同学的肚子、好在人品倒也没渣到天怒人怨的地方,他和女同学结婚、生子,有了儿孙们,然后在众多孙辈中实行社达政策,选出其中的卷王,那必然就是幼年的图灵。
如此,再一番等待——喂!这时间是不是太长了!
在平均寿命仅仅只有30多岁的维多利亚时代,凡妮莎总觉得那时候她差不多已然半截身子入土了。
如此之长的时间跨度不仅仅意味着时间,同样也意味着人们的接受程度。
有句俗话说得好,超出世人半步的是天才,而超出一步,便是疯子。
被当作疯子对待的先锋文学家也不少——譬如说洛夫克拉夫特被百年后的克系爱好者称为爱手艺大师,可他年轻时可没什么好待遇,许多人把他当作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在维多利亚时代什么遭遇?
电击、殴打、禁闭、更严重的甚至会被送到庸医那里做前额叶切除手术,然后成为真正的傻子。
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回归原点呢。
但凡妮莎可不想沦落到这种境况,一番考虑后,她突然想到自己的死而复生,想到原本凡妮莎逝去的灵魂。
当时,倘若原主能再在高热下坚持那么几小时,她会活下来的。
凡妮莎甚至想着,等那位凡妮莎活下来,她就将自己满脑子的未来故事当作租金,请求那位凡妮莎同意她租住在她这具身体里,呆一天就讲一个,两天就讲两个……搞不好还能衍生个维多利亚版一千零一夜呢!
灵感就这么忽然而来,凡妮莎看着书桌,终于有了完整的思绪,笔发出刷刷的声响,字一行行填满了空白的纸张。
……
天渐渐亮了。
凡妮莎伸了伸懒腰,她收拾收拾写完的稿子,头重脚轻地飘出阁楼,随便抓了个人——按照常理她推测是夏洛蒂,一把拉住她的袖子,“拜托了,帮我把这封信寄出去吧。或者你帮我先看看,看看哪里需要修改。”
实际上被误认为夏洛蒂的小帕特里克:……?
凡妮莎没有听到拒绝,心下大安,她把稿子交了出去,回去一头滚到床上,伴随着难熬的饥饿感,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凡妮莎全然不顾杵在原地的小帕特里克。后者被硬塞了几张稿子,虽说满头雾水,不过倒是很快联想到先前柯林斯先生的事。
小帕特里克低头看了眼信纸。
严格意义上讲,这时候的信并没有信封,而只是一张薄薄的纸。不少人为了省钱,甚至会把信的内容写在这张纸的背面,以便节省纸张。凡妮莎也不例外。
毕竟,勃朗特家虽说没有穷到揭不开锅,可凭借牧师先生一个人的薪水养偌大的五口之家着实吃力了点。
考虑到这点,凡妮莎用纸也相当节省,信封的整个背面都写满了字迹。
瞧上去并不怎么整齐。线条很不流畅,就这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