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些不一样,小冬雅性子闷,刘秀问她就答,上班本来就累回家还得干活,一来二去刘秀也就不爱说话了,娘俩各干各的又互相配合。
现在的冬雅说话也甜甜的,刘秀刚起了个头她就会顺着说很多,娘俩聊了很多。
刘秀知道了冬雅下乡后的日子,不再只是来信上的报喜不报忧,有喜怒哀乐。
冬雅也知道了好多爹娘来信没说的事。
原来子平不在家是去钢铁厂上班了,三年前就托关系进去的临时工;
房间那台缝纫机确实是新买的,是姐姐的陪嫁明天跟着去李家;李家条件好这爹娘却对姐姐不是很满意,李贺伟倒是人还可以。
说不出是什么心情,冬雅勉强维持笑意继续听着。
再接着外面门响,冬雅走出去迎:“爹,子平,你们回来啦。”
和刘秀差不多的心情,沈国志又还要内敛些,他只是连着笑说:“好!回来就好!”
沈子平乖乖叫了声姐,曾经十五岁养得有点壮的稚嫩男孩抽条长高,比沈国志还要高,是个年轻小伙子了。
冬雅对这个弟弟感情甚至不如对姐姐深厚,他从小爱皮爱玩和沈珍雅的关系比和她的要好,久别不见都对对方带了点生疏。
可能是因为刚听娘说家里几年前给沈子平托关系找了份临时工学手艺,冬雅比当年世故,知道这是为了以后接班爹的工作铺路。
沈子平打过招呼后,敞着腿坐在椅子上给自己倒了杯水喝,抬起手时那机械手表格外亮眼。
这年头有戴手表的都是条件比较好的,走出去特别有面子。手那么轻轻一抬,可以准确看到几点了,不用再去看天估摸时间。
之前去云山村那边的百货商店冬雅有注意到过,最便宜的一块机械手表都要一百来块,基本上从沪市那边运来的,还很难买。
还有那女士手表,小巧玲珑的圆表盘搭配上方格表带,好看又实用。没有人不喜欢这些,冬雅也一样,但她想都不敢想,温饱是个大问题,还得攒钱以后用在刀刃上。
而子平不过十八岁,就戴了块至少一百来块的手表,这是连爹娘都没有的。
不管是他自己攒的工资钱还是爹娘出钱买给他的,这对冬雅的冲击都很大,干脆回厨房继续帮忙了。
沈珍雅下班回来和爹打过招呼后直冲厨房去,见着冬雅也不惊讶笑着打招呼喊:“冬雅回来了呀!”又凑到刘秀旁边去瞧锅里问,“娘今晚吃什么呀?”
这年头最崇尚的是工人精神,所以哪怕她明天结婚今天也得上班,但从明天打结婚证开始能有三天假。
“你这孩子一回家就是问吃什么。”刘秀好笑摇摇头还是应了,“今晚有红烧肉、黄花鱼、炒菜心,还有豆腐汤。”
有肉有鱼有菜有汤,难得的好菜了。沈冬雅高兴说:“我这不是想着今晚最后一晚在家里吃饭能吃点啥好的嘛,我先去房间放包。”她身上还挎着碎花布包呢,转身就走。
冬雅沉默在一旁做事。
很快煮好菜,冬雅陆续把盘子端出去,其他三人已经坐在饭桌前等了,她又回厨房和娘一起装饭端出来。
刘秀去擦把脸,冬天闷厨房里炉火逼着也能出汗的。
冬雅准备坐下才发现少了张椅子,应该是平时家里四个人就只留了四张椅子,刚才也没注意到。
她又站起身来,沈国志注意到了说:“冬雅我们屋里还有一张椅子,之前给搬进去了,你去搬出来吧。”
“好。”冬雅应声,去了爹娘房间,还是老样子大床旁边打了张床在那,翻新加长过的。她找到角落里那张椅子,上面堆满杂物,把杂物搬下来后这椅子上全是厚重的灰,只好去拿了条破布沾水擦干净。
这会吃饭也不讲究人齐才吃,更没有长辈等后辈的道理,管家的说开吃就能吃了。冬雅搬椅子回来,大家都在吃饭了,姐姐那边给了留了空位她就坐回那,端起碗开始吃饭。
今晚菜色确实难得丰盛,和知青点过年吃的不相上下了,五人的筷子都往肉和鱼那边去。
刘秀还是和以前一样招呼着,眼神看向大闺女招呼说:“珍珍多吃点肉哈,你爱的菜心也多吃点,我特意用猪油炒的。”
望向二闺女,这是最省心不挑食的孩子,外出这么多年回来,她也招呼着:“冬雅你也多吃点,在那边肯定饿坏了,爱吃黄花鱼就多吃点,红烧肉也多吃点。”
最后望向儿子,“子平你也是,鱼肉多吃点,汤里还有豆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