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规定的集合时间是八点,冬雅吃饱后就去房间提了自己的包裹出来,想着爹娘还没给钱,她想开口要钱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但是她下乡没有钱那是一天也过不下去的,右脚无意识地划着地,摸摸在心里打气开口。
“冬雅过来。”下一秒就听娘在喊自己。
刘秀从厨房出来,递了个饭盒和布包给她,交代说:“这里是下乡的钱,你别乱花,得用在刀刃上才行。”
“饭盒里装了午饭,你路上吃吧,以后到那边也不容易,有个饭盒好点。”
她说着喉咙有点痒,一字一句越来越轻,半点也不像平时干脆利落的爽朗样。
“谢谢娘。”沈冬雅接过,心情复杂。
沈国志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肃,在旁边补充说:“我们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以后受苦了别找我们。
沈冬雅下意识地在心底补上这句话。山茶下乡前她爹娘就是这么说的,两句话连着一起,而自己的爹娘只说了前半句。
那股酸涩又冲上眼眶,她轻声应道:“好,我知道的。”
离开家那会,爹娘还有姐姐弟弟都站到门口那送她,目光或许也一直注视着她的背影。那曾经是沈冬雅最期盼的关注,现在她得到了,但是她没有回头,一直往前走。
火车上,原本沉默的青年慢慢开始交谈。
“哎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张雯,今年十七岁。”坐在沈冬雅旁边的女生最先开口,笑着打招呼。
沈冬雅应道:“你好,我叫沈冬雅,今年十六岁。”
张雯是个自来熟的,刚才从街道到火车站前的沉默是她为数不多的沉默时刻。
这会见沈冬雅主动搭话,在她看来就是愿意交好的意思,当下开心说:“冬雅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了,希望咱到了后能分到同个村里!”
沈冬雅在这一行人中没有认识的,张雯这么说她也高兴,当下应好。多数时候是张雯说话,她在应话。
随着火车向前开,那些和爹娘和家里有关的情绪逐渐冷却。
中午饭点,车厢里飘出各种食物的味道,有面窝窝,有自带的肉菜,手里有钱大方的直接买了售票员推车过来卖的盒饭。
张雯吃着自家带的炒肉片饭,见旁边沈冬雅拿着饭盒一动不动的,她好奇望过去:“冬雅你这伙食也不错啊,这么多白面馒头能吃两顿了。”
“是挺不错的。”沈冬雅眼神微动,低声应道。
“快吃吧。”张雯低头继续吃饭。这年头各家的粮食都不容易,虽然她说两人是好朋友,也没好到互换食物吃的程度。
沈冬雅拿起一个白面馒头放到嘴边咬了一口,没有刚出锅时的温热,但甜甜的,比早上的要好吃。
早上饭桌上的白面馒头都吃光了的。
她以为娘给的饭盒里最多装着玉米馍馍,没想到是白面馒头,还是六个。
放低期待后,每一点每一寸的好都显得弥足珍贵。
起码沈冬雅是这样,她念着爹娘逼自己下乡的坏,又惦记着他们对自己的好,试图从其中去窥探一点点爱。
过去十六年她都是在这样反反复复的纠结,伤心与欢喜中度过的。
[滴滴滴,检测到许愿者沈冬雅幸福值+5。]
到了阳城比较偏远的县城,一群人被安排到各个大队去,下放到村里。沈冬雅和张雯幸运地搭上同一辆来接的牛车,往云山村去。
知青处安顿好,沈冬雅在收拾来时的包裹,其实也就一些衣服,鞋子穿在脚上了,剩下日常要用的还得找时间重新进县城供销社去买。
收拾好后,她想起早上的布包,是家里给的钱,也是以后她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仅有的能用的钱。
布包被沈冬雅稳妥地藏在衣服内里的缝袋里,窝在自己的木床上避开外人打开一看,居然有足足七十二块钱,各种票也比想象中的要多!
怎么会?
知道自己要下乡是不可能改变的事情后,沈冬雅变得成熟起来,像个小大人一样考虑到那边要带的东西,要买的东西,家里能给多少钱。
虽然有些人家里会给一百来块,但以爹娘的性子以家里的条件,给自己五十块都算多的了。
像山茶家就只给了她四十块钱,之前山茶写信给她的时候说过那钱根本就不够花,买点粮食的钱都没有只能省着吃,地里劳作很累,饿到肚皮贴着肚子贴着胃。
一张张数着钱,沈冬雅惊喜过后是安心,她把钱票压在心口处,轻呼出一口气。
-
南城这边,前几天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刘秀下午下班回家做饭,沈子平玩着玩着就回家了,他现在不用读书,到处街道乱窜,沈珍雅很快也回到家,最后是沈国志。
四人坐在饭桌前吃饭。
刘秀还是和平时一样,一口招呼闺女一口招呼儿子吃饭,什么都聊。沈珍雅和沈子平应和着,沈国志偶尔说上一句。
吃完饭后,一家人和平时一样各干各的。
等到刘秀从房间出来,看到饭桌上碗筷盘子还好好地摆在那,忍不住吼:“冬雅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懒啊,这么久了还没洗碗!”